Pages 93-102
Shi-Yang Zhang, Gu Li, Hui-Bi Wu, Xing-Guo Liu, Yan-Hong Yao, Ling Tao, Huang Liu
为缓解近年来迅猛扩张的水产养殖业所造成的严重的水污染,开发用水效率更高环境影响更低的改良型水产养殖系统至关重要。在本研究中,建立了一个由净化单元(如,一个初级生物池塘,两个并联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CWs)和一条长距离生态沟渠)和4-5个串联的循环水池塘所组成的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RAS)。该系统主要设计用于养殖斑点叉尾鮰,中华倒刺鲃和黄颡鱼,并依据一个涵盖了两个生长季节的为期2年的现场试验对其养殖效率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初级生物池塘起到了沉淀和营养物截流的作用,虽然当人工湿地运行的时候,该作用并不明显。以600 mm/day的水力负荷率流经湿地系统的水流,其展示出的温度,pH值,溶氧(DO),悬浮固体,有机物质和营养物均较低,而其导电率(EC)却较高,这表明系统中有溶解性固体的积聚。由于水经循环处理的缘故,循环水池塘的营养状况按水流方向逐渐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仍显著较低。结果,养殖生产和水质差别相对应,这在养殖效率测量值上得到了反映(最终重量,存活率,SGR(比生长率)和产量)。三个养殖鱼种的生长显示出沿水流方向呈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仍较高,而对于滤食性鱼类却观察到了与之相反的趋势。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揭示,主要养殖鱼种倾向于生活在寡营养和中等营养状态中,鲢鱼能适应更富营养化水质状态。因为RAS能整年提供更佳的环境条件,因此,在典型的亚热带地区目前的养殖方法更适合于对水质敏感的鱼种。
《Aquacultural Engineering》Volume 45, Issue 3, November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