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32-36
Jonatan Nilsson, Ole Folkedal, Jan Erik Fosseidengen, Lars Helge Stien, Frode Oppedal
人们对鲑鱼在养殖网箱中的个体行为动态知之甚少。对鲑鱼个体自身以及个体之间在网箱中的活动深度的变化,以及平均体重越重活动深度越深等现象进行了观察。因为如果存在上述现象,那么在一个深度区间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以检验为目的的基于自动化方法的养殖鱼类的采样以及对鱼类体重分布的评估等就会造成结果上的偏差。目前的研究调查了在一个放养了3750尾鲑鱼的14米深的网箱中体重为3.4 ± 0.96 kg(放血重量,mean ± SD)的随机植入了PIT标志的335尾大西洋鲑鱼是如何在放置于5或9 m深处的正方形PIT天线(0.6 m)附近活动的。在记录频次上的个体差异很大,有76尾鲑鱼一直没有被记录到,而有12尾鲑鱼记录到的次数达30次或以上。较大的鲑鱼个体在9 m深处出现的数量比例过高,导致了当不计入重复记录的数据时,在这一深度的鱼体平均重量高估了8.5% 。在5 m深处没有发现任何的大小等级的鲑鱼有出现比例过高的现象。在9 m深处所记录到的鲑鱼个体的数量其中有一半在5 m深处也记录到了,而在5 m深处所记录到的鲑鱼个体数量中有82%也在9 m深处记录到了。我们的调查结果所做的解释是:所有大小的鱼类在一个较大范围的深度区间活动,但较大的个体比较小的个体在较深的水体中活动的时间更长。因此,应该避免在一个有限的深度区间内对鱼体的尺寸做评估。
《Aquacultural Engineering》Volume 55, July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