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105-110
J. Alberto Pérez-Fuentes, Carlos I. Pérez-Rostro, Martha P. Hernández-Vergara
在生物絮团和传统养殖这两种育苗饲养系统中历时六个月记录并评价了水体的物理化学参数以及罗氏沼虾的存活率,生长和虾体成分。在一个遮阴房(300 m− 3,遮阳率为90%的塑料网)内的四个长方形池塘(20 m− 3)中进行了这一研究。放养密度是每平方米37只虾(0.025 g− 1),每日饲喂商业饲料两次。每天记录温度,溶解氧,pH值, NH3-N, NO3-N, NO2-N以及混浊度等参数,每月记录虾的重量和长度。在研究结束之时,除了传统养殖系统中的透明度(36.10 ± 2.06 cm− 1)明显高于生物絮团养殖系统(7.01 ± 1.52 cm− 1)中的透明度之外,两种试验中所有其它的水质参数相同。两种试验中虾的存活率均> 85%,但在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虾的最终大小(11.54 ± 1.87 g− 1, 15.18 ± 8.27 cm− 1)明显大于传统养殖系统中的虾(10.67 ± 2.26 g− 1, 12.57 ± 7.89 cm− 1)。从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收获的虾蛋白质含量(51.19%)和脂质含量(13.84%)显著更高,我们将之归因于辅助食物(生物絮团)的营养贡献。研究结果强烈建议,生物絮团育苗系统对于受气候和水的限制无法进行传统方式养虾的地区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替代系统,该系统还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改善虾的营养品质做出了贡献。
《Aquaculture》Volumes 400–401, 20 June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