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在中国南方所采用的通常被誉为环保的一种鱼类养殖方式,实际上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
综合性的鱼类养殖在水产养殖中很常见,这种来自亚洲的独特的系统将蚕丝生产与水产养殖相结合,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封闭式循环生产的多功能农业的一个典范。而对该生产系统进行研究的牛津大学丝绸团队则发现,该系统可产生相当可观的、而在以前被低估的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
该生产系统将出自蚕丝生产的有机残留物投入到鱼塘,以促进可用来喂养鱼类的浮游植物的生长。而积聚在鱼塘沉淀物中的废物,清淤后被用作桑树的肥料,而桑树长出的桑叶又用来喂食桑蚕。牛津大学的研究发现,正是鱼塘沉淀物所产生的甲烷,可成为对全球变暖负责的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来源。而由于鲤鱼是全球养殖最多的鱼类,且通常养殖在施肥的鱼塘中,因此其影响是显著的。此项研究结果将发表在生命周期评价国际期刊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本网编译,如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渔业装备与工程科技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