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35-47
E. Leclercq, J.F. Taylor, M. Sprague, H. Migaud
本研究旨在将几种新的候选光照技术(50瓦的蓝光二极管(B, λmax = 465 nm);232瓦的绿光热阴极管(G, λmax = 546 nm);400瓦的红光卤素钨灯(R, λmax = 667–740 nm))与用作抑制海水网箱中的大西洋鲑鱼性成熟的一个标准的400瓦白光金属卤素灯(C,广谱光)光控技术的效率作对照比较。在海上从冬季到来年夏季采用一个标准化的光周期状况以连续人工光源(LL)的形式在三个商业规模的试验中对总计七个实验装置进行了测试。所有养殖试验均在一个相同的环境热状况下进行。
对每个光照装置所能达到的技术性能(光谱输出,光衰减和光照距离)都进行了测量,并通过定量血浆褪黑激素水平估算光感度。在开启和关闭光周期状况时,都对鱼体尺寸参数(体重BW,叉长FL和分解生长系数K)进行了测量。在光照试验结束时以及在收获时对性成熟率进行评估。试验装置B提供的有效辐照距离(从灯泡到能将血浆褪黑激素抑制在基准日间辐照水平时所需的最低辐照强度(0.016W m−2)处的距离)最短,但相对于其能耗而言却是最长的距离;而试验装置G和R在这方面与C装置相比没有比较优势(B > C > G > R)。夜间的血浆褪黑激素以及性成熟率按发出截然不同光谱特征的一系列发光技术所提供的不同光线强度按比例下降。对性成熟起负面影响的首要参数似乎是光强度而不是光谱的组成。在将夜间血浆褪黑激素下压1.2倍的试验中,而不是在将日间血浆褪黑激素增加1.7倍的试验中,观察到了对性成熟的最大抑制,从而证实了要取得预期的效果确定一个光辐照临界值是必要的。试验结果表明,这完全可以在标准商业养殖作业中通过针对目前采用的光周期状况,应用消耗电能0.28 Wh m−3的连续人工照明产生的平均0.012 W m−2 辐照强度加以实现,同时这一方案还提供了相当于养殖环境12%的最小量的有效辐照。因为早已报道过鲑鱼有很强的趋光性,因此如此低量的生物学意义上的有效辐照很可能足够了。在大西洋鲑鱼养殖业中使用替代的光照技术可以实现对收获前鲑鱼性成熟的最大抑制。目前的数据提供了有助于在最有利的规模和成本下实施抑制收获前性成熟的光周期操控的方法和临界值。
《Aquacultural Engineering》Volume 44, Issue 2 (March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