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8-14
Florence Buzin, Béatrice Dupuy, Sébastien Lefebvre, Laurent Barillé, Joël Haure
为应对由于会增加有毒藻类的爆发而临时关闭贝类养殖场址,养殖者可采用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RAS)临时性存放其一部分的养殖贝类。本研究对存放太平洋牡蛎(长牡蛎)的一个RAS原型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进行了测试。在这样的一个系统中,水温是一个可变量,它能影响双壳类动物氨的排泄率,而系统的氨浓度可能成为水质的关键因素。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估算了太平洋牡蛎的总氨氮(TAN, N-NH4+ + N-NH3)排泄量,随后通过测量牡蛎壳的潜在硝化率(PNR)调研了与牡蛎有关的菌群是否可充当天然生物滤器。牡蛎的TAN排泄率随温度的变化极大。牡蛎壳的PNRs依不同的壳表面差异很大,内层面的PNR为0.42 ± 0.11 (SD) nmol N cm−2 h−1,外层面的PNR为0.96 ± 0.15 (SD) nmol N cm−2 h−1。进行了一个为期5周的实验,将180 kg牡蛎放入一个1900L的RAS中监测TAN浓度并确定牡蛎在数量层面上的TAN收支。6天之后,RAS中的TAN浓度急剧下降,并达到3.3 ± 0.91 (SD) μmol N L−1的稳定浓度直至实验结束。本次实验测量值以及对基于先前实验的理论上的TAN收支估算值显示,PNR和一些其它的相关处理过程足以抵消由牡蛎排泄出的氨通量。该结果表明了聚居在双壳贝类贝壳上的硝化菌群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意味着这类牡蛎可以存放在没有添加生物滤器的循环式水池中,此结果具备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
《Aquacultural Engineering》,Volume 64, Pages 1-78 (January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