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60-67
Bartholomew W. Green
斑点叉尾鮰已经可以在室外生物絮团技术养殖生产系统成功地生长。热带的室外生物絮团生产系统是全年运行的,但是在温带,对斑点叉尾鮰的研究只在其生长季进行,在冬季生物絮团产出池收获之后就闲置了。如果温带地区的养殖者采纳室外生物絮团产出系统,就必须要解决与该系统以及鱼类生长性能相关的数据缺口的问题。为解决这些斑点叉尾鮰养殖上的数据缺口进行了本研究。为了进行研究,留存了一些从近期完成的一个包含低含量(153.3 mg/L)和高含量(790.0 mg/L)总悬浮固体的生物絮团生产实验中提取的水体。每种类型的水体分别注入三个15.7-m3的水池中,从十一月到四月的152天研究期间,水池中存养(8 kg/m3)适销尺寸的斑点叉尾鮰。在最初的55天期间,两个实验组中的叶绿素a平均浓度相同,此后开始出现差异,在低悬浮固体实验组中叶绿素a的浓度线性增加(P < 0.001, R2 = 0.721)最终的平均浓度为2251.7 mg/m3。在实验期间三次通过添加氯化铵增加的氨(1.25–1.5 mg TAN)被完全地生物转化了,推断是被藻类吸收以及由于硝化作用。在高悬浮固体(P < 0.001, R2 = 0.920)和低悬浮固体(P = 0.002, R2 = 0.761)实验组中,氨的生物转化率与平均水温呈线性关系。生物絮团水池中的斑点叉尾鮰在整个冬天的存活率高(99.75%),且实验组间没有明显差异。实验组间鱼的净产量没有明显差异。但是,鱼类净产量比初始鱼类生物质量少了1-4%。在整个冬季生物絮团产出池中的水体似乎一直维持着对氨的生物转化能力,不管浮游植物或者悬浮固体是否在水体中占据优势,以及尽管向其中持续地添加了氨氮。在春天拥有并留存具有活性的生物絮团可省却制作一个新的全功能生物絮团以及相关的TAN和硝酸盐用剂所需要的时间。
《Aquacultural Engineering》,Volume 64, Pages 1-78 (January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