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42-55
D.W. Fredriksson, C.N. Steppe, L. Luznik, L. Wallendorf, R.H. Mayer
作为一个应用研究项目的一部分,为了调查让美国牡蛎幼虫在一个临时部署的封闭式屏障结构中就地附着的可行性,展开了工程设计和结构部署研究。屏障结构的用途是容纳自由游动的牡蛎幼虫让其最大限度地附着在人工部署的壳体基质上。项目在位于马里兰州切萨皮克湾毗邻帕塔克森特河的有潮水涨落的一条支流中展开。项目包括了通过调查环境设计标准,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以及采用悬链线方程表述屏障结构和锚腿形状和张力特性,确定屏障和锚碇系统组件的一个实用性的海洋工程法。在经过分析和详细阐述组件规格之后,随即展开了屏障结构和锚碇系统组件的部署。该结构包含带有高度达4.57m的围边的两个高度15m的Type-III防浑浊簾(帷)幕,其中的围边高度可通过卷帆索加以调节。该结构合围面积可达65 m2,结构内放有清洁的牡蛎壳基质,在水面使用长约0.3m的浮力装置,在围边底部使用链条,将该结构垂直悬置在水体中。此结构采用8点辐状式系泊配置,使其能在0.51m/s的水流和0.75m浪高中维持形状。部署完毕后,将牡蛎幼虫投入围闭的水体中,在屏障被拆除前允许有三天时间让其附着。伴随进行的一个现场生物学研究证明,此项技术可让有清洁牡蛎壳碎屑处的牡蛎幼体的附着增至180只/m2以上。还对可能的按比例放大该结构的建议进行了讨论。
《Aquacultural Engineering》,Volume 70, Pages 1-86 (January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