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美国奇兰县公共事业区,NOAA国家海洋渔业服务局和自然保育基金淡水研究所在华盛顿韦纳奇附近的东岸孵化场合作进行的研究,目的在于对在再循环圆形池中养殖虹鳟和大鳞大麻哈鱼和用传统方法在长方形的流水式水道养殖进行比较。
研究人员发现,与在传统水道中养殖的鱼相比,在圆形的水再利用系统中养殖的鱼向下游回游的速度更快,数量更大,存活率更高。主要区别是:在圆形池中养殖的鱼能顶着相对更快的水流逆流游动。在圆形池中的水流是水泵送到圆形池时产生的。
取决于所采用的不同技术,由圆形池作为一个部分而组成的再循环系统其水的再利用率最高可达99%。在东岸孵化场的试验项目中所设计的系统其用水量仅为水道式系统用水量的四分之一。此外,圆形池可集中并浓缩鱼的废物和未食用的鱼食,因此更易清洁并达到许可要求。
除了回游速度和生存率之外,研究人员还关注了养殖在圆形再循环池中的虹鳟和大麻哈鱼的生长,生理和总体健康情况。而且,再循环系统对鱼没有明显有害的副作用,两种方式养殖的鱼在生长,脂质含量,肥满度,或二龄鲑鱼的发育上没有明显差异。
此外,再循环系统养殖的鲑鱼中很少有“迷你鲑鱼(mini-jacks)”,或者性成熟早且呆在淡水中而不是回游到大海的小型雄性鲑鱼(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鲑鱼养殖界称之为“雄性早熟”)。迷你鲑鱼的出现是自然现象,但数量不到全部雄性鲑鱼的5%。但在人工孵化的鲑鱼中,迷你鲑鱼的数量有时会高达90%。
在最近的研究中,养殖在循环系统圆形池中的鲑鱼出现的迷你鲑鱼占全部养殖数量的1.5%,相比水道养殖方式下,则占了4.5%。第二年,圆形池中迷你鲑鱼数量占6.5%,而水道式养殖中迷你鲑鱼则占13%。这是因为,圆形池中形成的一系列水流速度对鲑鱼的游动有利,这与圆形池更有利于水的再利用是一样的道理。
(来源:http://www.fishfarmingxper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