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持、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共同承担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南海渔业资源增殖养护与渔场判别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上,项目首席专家、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李纯厚研究员介绍指出,目前南海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中南部渔场分布状况基本不清,已经明显制约了南海渔业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因此亟需在南海近海开展渔业资源增殖养护关键技术研究,实现近海资源恢复性增长,突破南海中南部中心渔场判别关键技术,开发南海深水区渔业资源,支撑南海现代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针对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难题,2014年度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启动了“南海渔业资源增殖养护与渔场判别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拟通过5年时间,重点开展渔业资源增殖养护技术与模式、中心渔场判别与渔情预报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并通过技术创新、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途径,建立南海近海渔业资源增殖养护技术体系,构建南海增殖水域生物资源稳定高效产出生态模式;探明主要经济种类的洄游分布规律和渔场渔汛,建立经济鱼类短期和中长期预报模式,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渔情预报平台。项目实施期内,构建南海增殖水域生物资源稳定高效产出生态模式3-5套,建立渔业资源增殖养护基地10个,技术集成示范区5个,示范总面积10万亩以上,示范区生物量提高20%以上;查明10种以上主要经济种类的洄游分布规律和渔场渔汛,建立大宗经济鱼类短期和中长期预报模式,开发1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渔情预报服务系统,培训技术人员1500人以上,宣传培训渔民等从业人员5000人次。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魏锴副处长在会上指出,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务必做好3方面工作,一是准确把握项目的定位,突出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支撑行业健康发展;二是抓好团队协作,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分工协作与团队配合;三是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加强财务监管,严格遵守行业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王雪光副处长就项目实施与南海渔业产业相的结合提出了建议和要求,强调要加强联合协作,围绕行业发展需求开展研究与示范。
(来源:水科院南海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