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发展海洋第一产业”。在今年山东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上,提出将继续推动“海上粮仓”建设,保障粮食安全。
作为山东参与国际资源利用的战略性产业,远洋渔业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盈山东“海上粮仓”的关键。
全面更新老旧渔船
远洋渔业是山东传统优势产业。据统计,山东具有农业部远洋渔业资格企业34家,远洋渔船390艘、总吨位21.4万吨、总功率38.6万千瓦。自蓝区确立以来,从2012年到至今,山东远洋渔业主要经济指标从全国第四跃居至第二。
远洋渔业装备水平决定了远洋生产能力和效益。“好装备才能多打鱼。渔业企业要开拓远洋,主动抢占远洋市场,到大海域捕鱼,装备必须要升级。”蓬莱京鲁渔业董事长王轰认为。
在国家海洋渔船更新改造扶持资金等政策支持下,山东近三年新建成投产远洋渔船201艘,目前在建和待建109艘。包括大型金枪鱼围网船、超低温金枪鱼绳钓船、大型秋刀鱼及专业鱿鱼钓船和渔业辅助船,代表了我国远洋渔船装备的先进水平。
据黄海造船公司总经理赵建平介绍,为配合蓝区战略,公司研制了大型专业金枪鱼围网、双甲板拖网等专业远洋渔船,今后还将根据国际渔场情况,加大研发力度,设计生产更多适合远洋各渔场作业的专业远洋渔船。
“未来两年,山东最初‘走出去’的近30年船龄的老旧渔船,可全部更新。”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王守信说。
建立海外渔业合作中心
1月~9月,山东实现远洋渔业产量20万吨,产值约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5%和178%,产量、产值均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量值”双高的背后是山东广阔的作业海域。目前山东远洋渔业船队作业海域涉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及摩洛哥等17个国家的管辖海域。6个海外渔业基地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农业部建设规划“大盘子”,其中印尼、斯里兰卡远洋渔业基地已开工建设。
“去年首次派出5艘渔船赴西北太平洋公海从事秋刀鱼生产,已实现产量9000余吨、产值8000余万元。山东参与朝鲜东部海域捕捞合作项目的渔船达564艘,占全国的92%,成为山东最大的对外渔业合作项目。”王守信说。
产业链条的完善也带动了配套服务体系的健全。据了解,当前山东超低温储存能力3.5万吨,占全国70%以上。
进展虽快,但随着当前远洋渔业门槛越来越高,山东远洋作业在运输、油料补给、冷藏等环节依然过度依赖境外公司,远洋捕捞成本过高、综合补给没有保障、渔业纠纷维权困难等难题还比较突出。
为此,山东正加快在印尼、斐济、斯里兰卡、所罗门、乌拉圭等建设集渔港码头、冷藏加工、船舶修造、供应补给于一体的海外综合性基地,建立海外渔业合作中心。
健全渔业保险
“山东是水产渔业大省,要把水产品当作粮食来看待,不能完全按市场规律,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保障海上粮仓建设,要在量足和提升国际竞争力上下功夫,培植优势主打产业。比如挪威仅三文鱼产量每年就达到了150万吨。”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董双林说。
董双林建议,山东要发展不同的养殖模式。比如用小鱼养大鱼,三斤价值3元的小鱼换来一斤价值5元的大鱼,从蛋白质(量)的角度不合理,但在经济的角度合理;另一方面,政府要保障民生,并制定公平的竞争政策,不要出现排污企业成本高而被不排污企业挤出市场的情况。这些都需要考虑。
“我们用4年的时间,建设了16万平方米水体的育苗场,4万亩海参养殖基地以及1万平方米海参加工厂。”东营海跃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宁超峰告诉记者,眼前的成绩潜藏着巨大的风险,高温、大雨等自然灾害随时可能挫败企业取得的成果。
“保险业不进来,养殖业难以大发展。而且养殖证现在无法像林业、工业一样进行抵押,与大农业的各种补贴支持相比,差距更大。”宁超峰告诉记者,他最盼望的就是能够及早引入保险业,为渔业养殖业保驾护航。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