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日前发布《中国海洋幼杂鱼捕捞现状及对中国可持续渔业发展的启示》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包括各种捕捞类型在内,中国近海渔获物中30%为体型过小、种类太杂而无法食用的“幼杂鱼”,每年的总重量接近400万吨。其中,作为捕捞量占全国总产量近一半的最主要作业类型,拖网渔船的渔获物中约50%为幼杂鱼,重量超过300万吨。
不仅如此,被捕捞的幼杂鱼中近30%为带鱼、小黄鱼等可食用鱼类的幼鱼,即每年有近120万吨可供人类食用的鱼类,在长为成体并繁衍之前被提前捕捞。限制幼杂鱼捕捞,或为解决中国“近海无鱼”问题的关键点。
“大量海洋经济鱼类的幼鱼被提前捕捞,严重影响了这些鱼类的繁衍和可持续发展。让幼鱼们有足够的机会长大、产卵,对于渔业资源恢复和种群数量的补充极为重要,也将带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曹玲说。
(来源:中国海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