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长江航运展开“船舶标准化”大调整。根据国家交通部确定,今年4月1日起,长江水系干支流船舶,实施“标准船型主尺度”。不同航域、不同用途的船舶,必须达到规定吨位和技术水平。数以万计的船舶,将按新标准统一“着装”,旧船面临淘汰、更新。
货运7年连冠但量大利薄
据长江航务管理局测算,如今长江干支流,各类船舶总量约10万艘,要求“十二五”末,长江干线船舶标准化率达到70%。目前,达标船舶仍占少数,淘汰与更新,将涉及数万旧船。
20世纪中期,欧洲莱茵河基本实现船舶标准化,稍后,美国密西西比河船舶达标。
过去7年,长江水系货运量蝉联世界冠军,但经济效率、能源利用率,落后于发达国家,远未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除航道的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于船舶标准化。
时下,长江现代化船舶偏少,3000种船型极为杂乱,大批吨级小、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老旧船舶,亟待淘汰,急需实行船型标准化的市场准入。
长航集团有关人士坦言,关于船舶标准化,长航呼吁多年。“以前只要是能下水能开动的船,都能在长江上航行,几乎没有标准。”这就造成私营船舶以低廉的成本造出5000吨级的船舶,形成航运市场恶性无序竞争,“一家三口请一名水手就能搞运输,而我们同等级的船需配备11-15人”。
“船舶标准化”路还很长
青山船厂有关人士介绍,去年7月至今,该厂先后承接俄罗斯、德国、希腊等国的造船订单,全部采用目前国际船舶新标准,“此标准属强制门槛,如果你造的船未达标,欧洲的码头就不允许停靠,此外,为了防止船舶压载水将异国入侵生物带到其他海域,要增加压载水处理净化装置”。
相比之下,国内长江航运“船舶标准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长江航务管理局表示,虽然鼓励老旧船拆解改造,运输企业新造船,但是在国内外航运低迷大势下,企业自掏腰包的动力不强,即使国家有补贴,但也只占小部分。据悉,目前长江干线按新标建造的船舶仅占极少数,但长航等大航运企业已经开始“统一着装”的进程。
目前,长江航务管理局正积极推介一项船舶标准化设计,即“双燃料改造”技术,“一旦推广开来,仅燃料一项,长江航运每年至少可省30亿元成本,减少100多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淘旧造新规模空前
据专家分析,这次长江以及内河万船大调整,涉及面广,旧船淘汰、新船建造规模前所未有,是一项投资数千亿元,影响数十万人就业的大工程。
我市一大型造船企业用“去年是灰色的一年,今年更是血色的一年”来形容今年全球航运造船大势的危机。我省最大造船企业武汉百步亭环宇公司负责人认为,船舶新标一旦全面铺开,将为造船业带来新订单。“过去我们只接国际造船大单,但经济危机后,已逐步将重心转到国内市场。”但他同时也坦言,淘旧换新的力度有多大,还有待时间检验,布点在长江沿线的船厂面临的机会更大。
目标:
“十二五”末,国内标准化船舶占内河运输船舶总吨位50%以上,其中长江干线、京杭运河达到70%;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15%以上,三峡库区和京杭运河运输船舶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率(或集中回收处理)达到100%,其他内河达到50%。
数字:
同等燃料,内河船舶比火车多运139%,比卡车多运370%。排放二氧化碳,铁路比内河运输平均多排39%,比卡车多排371%。美国货运总量,水路运输占15.8%,密西西比河运实现了这一运量的60%,中国内河,包括长江在内,只占全国运输总量的6%。
(来源:长江日报 原标题:长江船舶标准化催生千亿“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