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有效压减严重过剩的海洋捕捞强度,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修复振兴东海渔场,浙江省决定从今年开始,用3年左右时间,开展渔场“一打三整治”(依法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和违反伏休规定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全面开展渔船“船证不符”整治、禁用渔具整治和污染海洋环境行为整治)专项执法行动。这项行动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到目前为止,“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浙江的做法,符合当前实际,值得各地学习参考。
为再现东海鱼仓辉煌
——浙江省渔场修复振兴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果
“东海鱼仓、中国渔都”历来是浙江引以自豪的一张金名片,但由于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交通航运等活动剧增和过度捕捞等原因,近年来东海渔业资源迅速衰竭,“东海鱼仓”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荣。对此,浙江省委、省政府站在对人民、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提出了“浙江渔场修复振兴”这一重大历史命题。
2013年6月21日,浙江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原则通过《浙江渔场修复振兴计划》。2014年5月23日,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决定,把浙江渔场修复振兴列入近期要取得突破的重点工作;5月28日,省委、省政府专题召开部署动员会;7月19日,印发了《关于修复浙江渔场的若干意见》(浙委发〔2014〕19号),全面拉开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行动的大幕。随着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修复振兴开局之势良好。
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浙江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行动协调小组,省委副书记王辉忠任组长,省政府及省级28个部门和宁波、温州、舟山、台州沿海四市市委负责同志为成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海洋与渔业局,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监督考核等工作。夏宝龙书记、李强省长在省委全委会、省政府常务会等多个会议上强调,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修复振兴浙江渔场;明确提出,要以铁的决心,铁的行动,铁的纪律,实施铁腕治渔,建好“海上粮仓”。省委王辉忠副书记和省政府黄旭明副省长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并到四个沿海市、重点县督查,反复强调“一打三整治”就是海上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要正确处理好长远与眼前、多数人与少数人“两个利益”关系,强化认识、时间、任务、责任、执法“五个刚性”,打造敢担当、敢执法、敢碰硬的“渔政铁军”,全力抓好“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行动;要按照“可核查,不可逆”的要求,全面彻底干净地消灭“三无”渔船,铁腕整治渔场乱象,“管好家门口这片海,找回家门口这条鱼”。同时,将取缔“三无”渔船,开展“船证不符”渔船、禁用渔具、海洋环境污染整治等任务刚性下达到沿海市县党委政府,实行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并将工作完成情况与各地涉海项目、涉海用地、涉渔资金相挂钩,凡不能完成任务的,坚决执行“三个一律”不批(给、拨)。
二、各级部门积极响应
沿海各市县党委、政府专题研究部署,广泛宣传发动,建立工作班子,深入排查摸底,谋划制定政策,狠抓落实推进。台州市按照“重处置、轻处罚”的原则,统一明确了“三无”渔船处置的“三个一律”和“八个先拆”准则,形成了强大的声势;舟山市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当地特有的“三合一”渔船处置政策,确保全面取缔;台州、温州、宁波市在浙南、浙北海域,连续开展大规模的海上执法行动,查获、查扣违规渔船数量居全省前列。各地还不断探索完善工作机制。象山县建立了“一日一报告、一周一例会、一月一督查”的协调机制;温岭市专门抽调相关部门、重点乡镇的26名工作人员集中联动办公;苍南县实施“五个一”责任捆绑和“资金项目、干部使用、评优评先”捆绑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省级各部门也积极行动。省委宣传部印发了有关宣传报道方案,组织主流媒体积极聚焦报道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行动;省政法委牵头协调出台了专项行动中执法办案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促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机衔接;省公安(边防)、工商、渔业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伏休期间海陆空执法检查;省高院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严厉打击扰乱渔场秩序、破坏海洋环境的通告”,明确了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八个严禁”等等,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态势。
三、高压严打成效明显
浙江省以“打三无、抓伏休、治违规”为整治渔场乱象的突破口,协同联动,严打严治非法捕捞、非法造(渔)船、非法供油供冰及购销渔获物等,全面清理地笼网、电脉冲等“绝户网”渔具,掐断“黑色”产业链,形成“上下左右联动、全产业链防控”的高压严打态势。截至11月30日,全省共排查涉渔“三无”船舶12305艘、依法取缔6540艘,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三年取缔计划任务的一半;清理违禁渔具6.43万顶,完成“船证不符”渔船整治1230艘;查处各类违法案件800多起,移送司法机关27人,执法力度和成效为历年之最,极大地震慑了违法违规行为。其中,温州集中海洋与渔业、公安边防、海警等执法力量,实施了“3+1”执法行动。宁波、嘉兴、绍兴等市联手开展杭州湾“清网”行动。台州市开展综合执法推进月活动,椒江区一周时间拆解“三无”船舶92艘,成效明显。同时,全省还开展了大规模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海洋牧场选划和保护区建设,今年海洋增殖放流大黄鱼等水产苗种超过17亿尾(粒),得到了渔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守法渔民的拥护和赞同。“守法捕鱼、诚信经营、违法必惩”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四、全力做好民生工作
为帮助失海渔民解决难题,浙江省多方筹措、讲究方法、创新手段,积极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一是出台政策,统筹推进。目前,全省沿海已有26个县(市、区)出台了转产帮扶、养老保险、促进就业等相关配套政策,堵疏结合、标本兼治。平阳县率先出台“转产转业扶持及生活困难补助办法”;象山县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安排财政补助资金1亿元),并配套出台了包括优先提供担保、开展转岗培训、经营农家客栈等七大优惠措施;苍南县在县财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专项补助资金8000万元,促进渔民主动上交“三无”渔船和弃捕转产。二是因地制宜,创新方式促进转产转业。对有意愿转产转业的失船渔民,通过建立劳务招聘会、开展业务培训、提供贷款优惠等方式,促进渔民再就业。平阳县提供政府贴息三年的15万元小额贷款,鼓励渔民充分利用当地自然风光,发展沿海观光、海岛游憩、海鲜品尝等特色休闲渔业旅游。岱山县全力推出公益性岗位,同时加强转产渔民培训,实施结对帮扶,切实解决渔民转产转业难题。象山县发展水产养殖、休闲旅游、来料加工等,鼓励引导渔民转产转业。三是完善养老保险,解决后顾之忧。椒江、玉环、温岭、临海等地大力推进渔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3200多人,走在全省前列。台州市椒山区将传统渔民的养老保险问题细分为城镇渔民、农村渔民、海岛渔民三类,分步解决。其中,区财政给予分档补助,目前参保人数已达1000多人。
“东海无鱼”不只是海洋捕捞一个产业、捕捞渔民一个群体的问题,而是涵盖资源、环境、管理、民生等多要素的综合性社会问题,也是全国海洋渔业领域各种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交叉叠加的集中反映,已触及到海洋的生态红线、社会的民生底线、稳定的平安底线。浙江省委副书记王辉忠说,实施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是一场“大考”,考卷是浩瀚东海,考生是沿海6市、29个县(市、区)和省级有关部门,考题是如何实现浙江渔场修复振兴,让渔区渔民过上美好生活,考试重点是开展“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行动特别是严打严管“三无”渔船,考试结果就是把东海“这条鱼”找回来。
浙江省以“浙江渔场修复振兴”为核心内容,积极探索实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从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创新、工程项目等方面总体一揽子设计,破解现有经营体制、监管体系、公共政策等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探寻资源、环境、产业、民生统筹协调的海洋渔业发展新路子,努力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渔业可持续发展、渔民可持续增收的目标,为全国海洋渔业转型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来源:中国渔业政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