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拖了现代渔业的后腿?
目前,我国有67万艘机动渔船,木质渔船为54万艘。木质渔船从制造工艺、技术设备、性能、油耗到环保都与这个时代的要求格格不入,因此禁止新产木质渔船,淘汰木质渔船乃至35米以下钢质渔船是无法回避的选择,取而代之的是发展玻璃钢渔船产业。
谁挑起渔船改造的大梁?
实践证明,木质渔船的最好替代品是玻璃钢渔船。玻璃钢渔船的优势正好弥补了木质渔船的缺陷。玻璃钢渔船的特点:使用寿命长;节能降耗、使用成本低;保护森林资源;安全性高;减少污染;玻璃钢渔船生产方式先进。从设计、生产到设备配套均可实现标准化、专业化。
谁来破局?
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在玻璃钢渔船推广工作中缺位,推动实施渔船玻璃钢化缺少组织、统筹和规划,不能系统地组织引进消化国外成功的玻璃钢渔船设计制造技术。令人高兴的是,近来好消息不断:农业部渔业局成立渔船标准化改造领导小组,水科院中断多年的渔船室准备恢复,玻璃钢渔船产业联盟正在报批中……
谁将受益?
推广玻璃钢渔船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渔业本身,其意义不仅仅是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对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有着促进作用。日本在能源危机时期,通过推广玻璃钢渔船,淘汰了木质近海拖网船和破坏近海资源的渔船,发展休闲渔船。美国上世纪90年代休闲垂钓渔业占总产值的70%,他们都做到了既保护近海资源又使渔民不减少收入。
除此之外,包盛清以更开阔的视角审视玻璃钢渔船产业化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打造新产业,扩大出口。60万艘渔船玻璃钢化,可以造就新兴产业。一艘机动渔船平均造价按25万元人民币计算,60万艘玻璃钢渔船可以拉动造船工业经济1500亿元人民币,可以造就500家中小型玻璃钢造船企业,可以提供8万个就业岗位。由此看来,推进玻璃钢渔船产业化势在必行,需要的只是行动。
(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包盛清接受中国渔业报采访报道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