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拥而上,似乎是中国很多行业存在的问题,船舶工业也是如此。在行业景气较高的年份,一拥而上建船厂,危机来临,则众多小船厂纷纷倒闭;在同质竞争激烈的年份,一拥而上冲向海工制造,如今在尚未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情形下,就已出现同质化严重的苗头。
差异化竞争是王道,也是企业公认的利器,但很多企业缺乏的是发现新方向的能力。那么,在船舶工业中,是否还有被忽视的潜在市场呢?8月7日,本报记者就这个问题对大连海洋大学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副院长张亚进行了专访。
《中国产经新闻》:您认为在船舶工业中还有被忽视的潜力市场吗?
张亚:其实在这两年国内已经开始关注到渔船,一些大型船厂现在已经介入到渔船这方面。
《中国产经新闻》:渔船市场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呢?
张亚:一是近海渔业资源渐少,远洋捕捞成为必然,这就对渔船提出更高要求;二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例如,我国南极磷虾捕捞船多是进口或者买二手船,与发达国家的捕捞能力相差悬殊;三是从国家层面,也已经开始重视渔船的研发与建造。
《中国产经新闻》:目前世界渔船发展有什么趋势呢?
张亚:首先,远洋渔船趋于大型化、机械化、自动化及节能化;渔船装备现代化;其次,复合材料渔船备受青睐,例如从防止渔船因报废带来环境污染等方面考虑,一些国家开始建造铝合金渔船、碳纤维渔船;最后,适应渔业资源管理要求的船型不断出现。以金枪鱼围网为例,为保护资源,近年国际渔业管理严禁设置流木和电浮标,这预示着金枪鱼围网今后只能以追捕浮水鱼为主,因此,为保证航速使用大功率主机、追求储油、水、鱼等更大舱容船型成为新的选择。
《中国产经新闻》:对于推动我国渔船技术装备发展,您有什么建议呢?
张亚:第一,国家应加大对远洋渔船发展的支持力度;第二,船型标准化的研发与推广。标准船型的研发是一个分区域、分系列的系统工程,可以发挥中央、地方、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积极性,根据沿海各省市各自的条件充实渔业装备研发机构,出台相应政策调动渔民的积极性,共同推进我国渔业船舶的标准化;第三,制订标准船型的相关标准;第四,建立强制性的渔船报废制度。老龄化渔船存在是否安全、导致环境污染加重和能耗增加、维修成本增加等众多隐患,同时与国际渔船安全公约的要求相比相差甚远,因此需出台政府补贴等相关政策,建立一套强制性的渔船报废制度,使渔业船舶进入可控化状态;第五,《国际渔船安全公约》即将实施,我国必须提高海洋船舶的整体水平,加大向渔船技术装备现代化发展的投入,需对当前安全技术状况差、不符合国际公约要求的渔船进行升级改造;第六,建立我国渔业船舶基本信息数据库;第七,鼓励产学研合作,推进我国渔业船舶技术装备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