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180-184
J. Silva, A. Laranjeira, R. Serradeiro, M.A. Santos, M. Pacheco
臭氧处理被证明是可促进再循环养殖系统中水质稳定性和疾病控制的有用方法。然而,它对鱼的细胞遗传学和生理学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未知。因此,本研究通过评估大菱鲆稚鱼的潜在遗传毒性(红细胞核异常(ENA)分析)以及血液学参数的异常(红血蛋白浓度(Hb),红血球(RBC)数,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调查了臭氧暴露对大菱鲆稚鱼的影响。大菱鲆稚鱼经受每日6小时,连续3天的臭氧(0.15 mg L− 1)暴露。为了评估经臭氧处理后大菱鲆稚鱼可能的恢复,还在臭氧处理结束后的第1天(R1)和第7天(R7)对其进行了分析。在整个臭氧暴露期间反复地探测到了红细胞核异常,表明(大菱鲆稚鱼)受到了遗传损伤。还有,这一诱裂效应持续时间可超过暴露时间,长达臭氧处理结束后的第七天(R7)。在臭氧暴露的第一天和第三天以及臭氧处理结束后的第一天(R1),红血蛋白(Hb)浓度增加。同样地,红血球数在臭氧暴露处理的第2天和第3天增加,并显示该效应可延续至臭氧处理结束后的第一天(R1)。没有观察到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水平的异常。由于血液学异常在以前被视为是一种生理调节而不是毒性的表现,从而使遗传损伤成为了臭氧处理最为严重的后果。这种臭氧所诱发的基因毒性可在此后导致生物体层面的有害影响,对鱼的健康以及水产养殖生产力带来负面后果。因此,在养殖作业中,过量的臭氧处理,即使是短期的,也应该加以避免。
《Aquaculture》Volume 318, Issues 1-2, 27 July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