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17-223
Jacob W.S. Scolding, Adam Powell, Dominic P. Boothroyd, Robin J. Shields
最近几年欧洲螯龙虾渔业呈下降趋势,这随之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产生了影响。这也导致了(螯龙虾)孵化场的建立(用幼虾来恢复野生种群),以及最近出现的从幼虾养成至直接消费的可食用级螯龙虾的陆基养殖场。为了最优化螯龙虾的成功养殖,就臭氧作为协助水质管理和增强人工养殖的幼苗阶段和后期苗阶段螯龙虾存活率的一种具有经济性的可规模利用的抗菌治疗工具,进行了研究。在五个重复试验中,将螯龙虾幼苗暴露在具有恒定臭氧候选浓度(400 mV, 约15 ppb)的若干个相同的涌流式养殖槽系统中。与对照组相比,在幼苗养殖期间的中间采样点处,臭氧处理导致了其生存能力显著增强,同时在臭氧处理的幼苗上以及养殖水体中,弧菌属细菌的载荷量则显著减少。但是,在五个历时18天的重复试验接近结束的时候,幼苗的长度和重量都下降了,这可能是由于臭氧对水化学产生了影响,并影响到幼苗的营养和生理机能的缘故。为了掌握臭氧处理对变态之后的后期苗是否会产生长期影响,将经臭氧处理和未经臭氧处理的幼苗群放置在独立分开的对照组和一直进行着臭氧处理的水道中,以形成四个试验组。臭氧并没有降低暴露在臭氧中的任何生命阶段的后期苗的生长率。试验组之间后期苗的存活率相同,四个实验组大体平均,只有在臭氧处理的后期苗中有所提升,而只有在臭氧处理的幼苗中有所下降。
《Aquaculture》Volumes 364–365, (5 October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