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辽河岸。作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沈北新区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内,千万尾小龙虾苗如同点缀田间的“红宝石”,既续写着“南虾北养”产业传奇,更暗藏着我区农业智能化转型密码。
一、生态共赢:稻虾共生孕育“双优品质”
在绿色发展战略指引下,玉蘭农业创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模式,通过稻虾共生实现粮渔共赢。产出的“虾田米”晶莹剔透、稻香浓郁,获绿色食品认证;小龙虾肉质紧实、氨基酸含量高,8钱以上大虾达65-75元/斤,每亩综合增收超2000元,成为知名餐饮的“指定明星”。
二、科技破题:从“田间忙”到“指尖管”的智能跃升
玉蘭农业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省市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历经六年攻关,突破三大关键技术。一是智能激光驱鸟技术。集成激光技术、先进传感器系统、AI算法和自动化控制等信息技术,对鸟类进行非致命性驱赶。二是小龙虾缺氧监测技术。集成溶解氧传感器、小龙虾缺氧状态识别、在线数据实时传输等技术,自动识别、预警缺氧情况,为养殖管理提供科学决策支持。三是水稻主要生育期长势监测技术。集成多光谱、无人机、遥感反演模型构建等技术,实现对水稻生育期长势的全方位、精细化监控与管理。与传统人工养殖相比,智能化种养大幅提升了养殖效率,虾苗存活率稳定在95%以上。
三、智造未来:从“实验室”到“产业链”的科技突围
玉蘭农业与渤海大学共建的“小龙虾科技小院”,正攻关虾红素提取等关键技术;6种风味预制菜的诞生,实现“活虾直销”向“精深加工”跨越。下一步,我区将多措并举强化产业链条,依托“辽河水源头”金字招牌,重点打造“盛京小龙虾”品牌,积极认证稻、虾“三品一标”产品,完善稻米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推广“线上订单+虾田体验”新模式,优化“生态种养+精深加工+休闲旅游”三产融合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稻田综合效益,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春潮涌动处,科技正当时。在沈北新区的田野上,智能化转型将把小龙虾这一“红火产业”转化为村富民强的“火红日子”,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