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全国首个“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项目“伏羲一号”正式投产,预计年产优质海水鱼类约900吨,年产值达5400万元人民币。“伏羲一号”位于汕尾中广核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中心场区,距离汕尾海岸约11公里,由网箱主体结构和上建平台两部分组成。其中网箱主体结构长70米、宽35米,水深约25.7米,养殖水体达6.3万立方米。上建平台由试验甲板、机械平台、生活平台、登乘靠泊平台和养殖平台等多个部分组成,重量约750吨。
“伏羲一号”所在的海域气候环境复杂,超强台风是这里的“常客”。建设团队针对无掩护海域风急浪高、台风频发的海况环境,创新应用了抗台风、防撞击、强防腐的网箱结构设计,采用“6桩+斜撑+双上部组块”桩基桁架式结构,可正面抗击17级超强台风。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凭借强大的技术支持,项目不仅不会带来生态的破坏,还会助力海洋生物增殖。“伏羲一号”打造了综合多营养水产养殖系统,引进底播增殖技术,将鱼虾类投喂型物种与贝藻类提取型物种一起养殖,改善渔业环境和海洋生态链。
网箱还配置应用了绿电供能保障、气水联合投喂、网衣自动清洗、环境监控预警、活鱼保鲜驳运等五大海洋牧场智能化系统。此外,该项目还将设计制造新型离岸人工培育珊瑚苗圃、人工生态渔礁,种植大型海藻,增益牧场区域内生态环境。据介绍,“伏羲一号”风渔融合科研综合实验平台的建设,一方面可以集约利用海上风电场内闲置的海域资源,提高海上风电场海域空间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研发和应用现代海洋牧场新型装备技术,为深远海装备制造奠定基础,提高现代海洋牧场的装备水平。
另外,还可以解决因近岸退养还海、退围还海导致的养殖用海空间不足问题,推动“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海风发动机。该网箱平台投运后,将形成“海上风电+深海养殖+生态增益+休闲旅游”的风渔融合示范集群,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