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广东迈向现代化的重要资源所在、空间所在、潜力所在。
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分别从海洋经济发展格局、现代化海洋产业、海洋生态品质三方面,提出“坚持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打造海上新广东”。
“我省涉足深远海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全省约80%已确权用海位于深20米以内的浅海域,深远海除航运和捕捞渔业外,其他海洋产业活动较少。”广东省政协常委、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海洋局)局长邓毛颖介绍,实施“走向远海、走向深海、走向大洋”的科技强海战略,将成为我省提升经略海洋竞争力的关键。
邓毛颖建议,广东海洋强省建设应把握深海、绿色、智能的发展趋势,以实施科技强海战略为抓手,推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走远、走深、走强,聚焦重点平台打造国家深海领域重大科研集群,聚焦关键领域开展核心科研技术攻关,聚焦战略产业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聚焦核心政策牵引优质资源要素保障。
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深海科技创新中心
“滨海旅游、海洋运输等传统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90%,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仅有3.3%。”邓毛颖表示,提高深远海开发利用能力,可以有效促进海洋科技与产业发展互促双强,助力海洋强省战略建设。
邓毛颖介绍,当前海洋科研向沿海地区集聚是普遍趋势。以南沙为例,集聚涉海高水平科研机构7家、落户冷泉生态系统等重大国家级海洋平台4个。
他建议,进一步依托南沙、前海和横琴三大平台加速集聚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重点创建以南海海洋资源利用、极地深海环境、深海装备、绿色船舶、海洋智能感知与大数据为重点的国家与省部级实验室。立足“两洋一海”和极地等关键海区,发起由在粤海洋科研团队主导的国际大科学计划,推动我国海洋科学跨越式发展。
“以海洋科技合作为锚点,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邓毛颖介绍,可以发挥香港海洋科技实力强、人才多的优势,推动香港海洋科研与广州等城市海洋产业互促互补,围绕南海海洋战略资源开发打造国际合作平台,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交易、国际市场准入和人才引进等规则与机制创新。争取国家支持,深化与香港专业海事服务领域的合作内容和力度。
以海洋科技企业为主体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抢占深远海科技制高点,是向海而兴到向海图强的突破关键。”邓毛颖说,广东应面向能源、食品、国防与供应链安全,战略性开发深海、极地、远洋资源;加强洋底系统与深部生物圈、地球构造演化、海底资源勘探开发、无人潜航器等深海科研;探索在海洋领域使用绿氢、甲醇、氨能等替代化石能源的新方式,探索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
邓毛颖表示,另外还要加快发展一批海洋科技“专精特新”企业。坚持以应用牵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提升我省高新企业中涉海企业比重(目前仅占1.1%)。以企业为主体带动海洋科技升级,在用地、财税等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提升在海洋高端装备等关键产业领域基础设计、核心系统和关键配套技术装备国产化率。
针对核心技术融资需求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邓毛颖提出,应加快设立海洋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投早、投小、投科技”,投资海洋重点产业领域,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科技牵引天然气水合物等
战略性产业提速发展
聚力科研攻关基础上,加速科技产业转化,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的“蓝色动力”。
“应积极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在粤全产业链运作。”邓毛颖介绍,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对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全省海洋产业提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建议前瞻性开展全产业链布局。
在装备制造环节,加强与广海局、中船、中石油合作,组建天然气水合物专用装备制造企业;在运输储备环节,强化区域输气管网和储运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为天然气水合物岸上接收、存储、加工、综合利用等预留充足发展空间;在应用环节,先行布局天然气水合物下游综合利用产业。
邓毛颖建议,海洋经济发展应注重推动制造业全面“下海”,以绿色化、专业化、轻量化为重点,重点发力高端船舶制造、深海能源开发与深海养殖装备制造等专用装备制造业,吸引上述领域产业链核心企业在粤集聚,提高供应链本地化率。另外,提高船舶装备制造业附加值,积极争取中大型邮轮、LNG运输船等高端船舶在广州建造,牵引带动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
支持广州海洋强市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为海洋局局长,邓毛颖始终秉持“拥江向海”的城市战略规划思维。
邓毛颖说,即将批复的《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5-2035年)》,城市性质中首次出现“海洋”身影,即“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这是广州城市发展史的一次重大飞跃。
“广州,是国家经略南海的战略重地,是通江达海的河口型海洋城市,是全球重要的航运枢纽,是全国重要的海洋科研基地。”邓毛颖表示,广州接下来将通过全面深度发展海洋事业,在海洋领域深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
邓毛颖说,应支持广州海洋强市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争取广东更多城市入选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示范区。另外,积极争取举办国际高端海洋论坛。丰富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举办形式,支持海洋科技高端论坛落户南沙、前海、横琴,做强品牌提升对高端海洋资源吸引力。
着眼全域谋划,邓毛颖建议用好用活“飞海”模式,依托广东45个沿海县,探索由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发达城市提供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其他城市提供海域,共建海洋生产、科研、转化场景,推动科研转化前台在珠三角、生产后台在粤东粤西两翼,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