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发展种业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关键内容,“打好种业翻身仗”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布置的战略任务。
青岛是我国藻、虾、贝、鱼、参五次养殖浪潮主导品种的研发地,在海洋渔业领域深耕多年、底蕴深厚。长期以来,青岛致力于海洋水产新品种研发,培育出的海洋类水产新品种占全国半数以上,发展海洋种业得天独厚。10月28日,我国规模最大的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正式揭牌。对于海洋渔业生物种质收集、鉴定、保存和研发而言,这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水产种质研发从0到1
青岛有诸多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海带的世界物种分布范围内,广泛收集和保存了丰富的海带活体种质资源,建成了目前中科院唯一的海藻种质库;中国海洋大学建立了数量众多的种质库,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大型海藻种质资源库,堪称大型海藻的“种子银行”;黄海所建立的种质资源库于2015年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投资约1.6175亿元,建筑面积20650平方米,是我国迄今投资规模最大、保存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
各类种质资源库的建立,为水产新品种研发提供了基础。实际上,保存和利用所收集的海洋种质资源,正是种质资源库建立的目的。以海带的培育为例,目前我国共有11个国审海带新品种,其中源自青岛的有6个,分别来自海洋所、黄海所和中国海洋大学。分析可以发现,正是得益于院所高校保存了充足的海带种质资源,才为培育出优良性状的海带新品种奠定了基础。例如,日前获得2021年全国水产新品种证书、由海洋所逄少军团队历时十余年培育出的“中宝1号”,就是以韩国和荣成海带种质资源为基础杂交而成。
因此,黄海所种质资源库的建立,对于海洋种质保存和研发意义重大。种质资源库立足青岛,瞄准全国,面向全球,以黄海所已有种质资源保存量为基础,力求实现海洋经济种、生态种、特有种、稀有种和濒危种等重要生物资源全覆盖,创建保存容量最大,自动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最高,收集保藏技术和管理水平最先进的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
“目前,种质资源库已建设有海洋渔业生物基因资源库、细胞资源库、微生物资源库、活体资源库、群体资源库以及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数据处理中心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即‘五库二中心’,自2020年9月完成工程竣工验收并投入试运行,试运行情况良好,运行机制基本建立,现已完成海洋渔业生物资源、样品入库超10万份。”黄海所资源库研发中心主任、研究员王俊说,“五库”收集和保存的海洋生物资源各有不同。基因资源库主要建立海洋渔业生物DNA、RNA的分离、纯化、鉴定以及保存技术体系,收集和保存基因资源;细胞资源库建立渔业动物细胞系、胚胎干细胞系培养以及移植、克隆技术和藻类种质分离、纯化、鉴定以及保存技术,收集和保藏细胞资源;微生物资源库将收集、鉴定和保藏我国沿海经济生物相关的有益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和环境微生物以及菌种鉴定、保藏技术研发与应用;活体资源库主要为重要渔业生物原良种核心群的活体备份,以及为渔业生物优良性状的解析和育种提供活体材料;群体资源库收集和保藏捕捞、养殖珍稀濒危生物以及鱼卵仔、稚鱼、经济藻类等资源,以及开展长期保藏技术研发。根据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发展目标,未来10年内种质资源保藏量将达到34万份。
“2021年,我国启动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结束后,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遗传材料将汇交种质资源库保藏。”黄海所水产生物技术与基因组研究室副主任邵长伟介绍,青岛将利用好各种海洋种质资源,以种质资源库为依托,打造国际一流的国家水产种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中心、海洋渔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及种质资源共享服务中心,支撑水产种业振兴行动和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服务海洋强国战略。
打造水产种业北繁基地
目前,众多沿海城市特别是南方城市正在大力发展海洋种业。比如,广东正在南沙打造水产种业基地,海南大力建设水产种业“南繁硅谷”,浙江建设了水产种业研究院及相关重大项目。
青岛拥有黄海所等近30个国内一流海洋科研机构,占全国1/3以上;拥有涉海两院院士20余位,占全国总数的近70%;获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数量占全国总数的50%;引领了我国五次海水养殖浪潮,先后培育出“参优1号”刺参、“黄海系列”中国对虾、“海大系列”牡蛎、“黄选一号”三疣梭子蟹等水产新品种50多个,占全国海洋类水产新品种半数以上。青岛海洋科技实力雄厚,也珍惜在海洋种业方面的优势,因此,在全国水产种业振兴工作推进会上,青岛交流学习全国水产种业振兴的方向路径、目标任务等,提出在全国水产种业发展中发挥排头兵作用。
有目标,也有举措。据悉,青岛将在水产种业发展上持续发力,积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探索组建蓝色种业研究院,成立相关投资发展公司,设立投资基金,汇聚全国顶尖海洋渔业科研力量,以水产良种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为导向,进一步推进优势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和产业链条延伸,解决我国蓝色种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打造世界一流的蓝色种业中心。
这只是青岛海洋水产种业振兴计划中的一个举措。据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介绍,青岛将加强种业发展布局规划,围绕打造“国际种都”总目标,将即墨区田横镇作为水产种业重点发展区域,依托青岛市水产种苗研发中试基地,打造现代化种质培育基地,建设海洋水产种苗产业集聚研发重点区。力争“十四五”期间,在刺参、鲆鳎鱼、牡蛎等关键品种领域转化7-9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蓝色种业科技成果,吸引15-20家国内外种业科技企业入驻青岛,培育上市企业3-5家,带动形成100亿元以上产值。青岛还将借鉴海南“水产种业南繁基地”发展模式,集中力量打造水产种业园区,以此承担蓝色种业研究院研产合作功能,以冷水性养殖大宗和名特优品种为主,打造辐射北方地区的“水产种业北繁基地”。
“发展海洋水产种业,青岛也将进一步加强土地和资金支持。”青岛市海洋发展局海洋渔业处副处长王亚楠介绍,青岛将出台水产种业扶持政策,以“打造水产种业北繁基地,加快推进渔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指导,不断加大对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科技创新攻关、企业培育壮大等关键环节的扶持力度,并强化政策、资金、发展空间、金融等方面保障,进一步提升我市海洋渔业科技优势,并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引领全国水产种业振兴发展。
水产品是保障菜篮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养殖远远大于捕捞的大背景下,育种业则成为保障水产品产出的重中之重。具有发展优势的青岛,正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将海洋种业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