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在汕头市牛田洋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与汕头市大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的“基于生态功能小区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试验示范进行现场测试检查。现场测试检查专家组由汕头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汕头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此次技术试验示范为南海所文国樑研究员主持的广东省促进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现代渔业发展用途)项目相关内容,在汕头牛田洋水产养殖集中区,通过对对虾等综合养殖池塘水体及其尾水质量状况进行跟踪调查,确定主要监测处理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悬浮物、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
此次技术示范试验小区1020亩,养殖初期纳水养殖,养殖池实施生态自净化养殖,养殖尾水经过处理池多重净化处理,养殖末期达到排放标准后一次排放。通过在一级处理池投放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吸收有机颗粒,施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益生菌促进有机质降解,栽培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和水生植物吸收可溶性营养盐,在二级处理池进一步利用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及空心菜、海马齿等水生植物吸收氮磷营养,促进整个系统的物质循环利用,从而使养殖尾水达到海水养殖水排放标准。
根据第三方水质检测报告,此次技术示范试验养殖末期处理后尾水的水质达到《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3-2007)标准。二级处理池水体与同期养殖池塘水体相比,总氮浓度降低70%、总磷降低79%、无机氮降低57%、活性磷酸盐降低94%、悬浮物降低24%、化学需氧量降低66%、生化需氧量降低52%。专家组此次现场测定处理池水体盐度10,水温18.2℃,溶解氧含量为5.87 mg/L,pH值为8.2。
专家组听取了胡晓娟副研究员代表课题组做的相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和第三方水质检测报告,并现场测定处理池水质指标,经充分讨论后一致认为,此次“基于生态功能小区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试验示范现场测试效果良好,建议进一步加大技术示范推广面积,为加快推进水产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指导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