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开局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产业的节奏,全球多个国家进入战“疫”状态,餐饮需求低迷,零售业需求增长明显,水产品供应进入较大调整期,2020年中国水产业正面临着什么挑战和机遇?
自疫情开始,从禁食野味相关政策的推进到水产品产销对接平台的建立,再到全方面疏导、支持企业复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做了不少工作,其中还对产业做了部分调研,基于目前不断变化的形势,今年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会如何发展,协会对产业、企业又有哪些建议,海鲜指南对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进行了电话采访。
未来50年,水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动物蛋白来源
海鲜指南:我们知道,协会在疫情发生后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水产品的对接等等,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
崔和:疫情发生以来,协会主要是根据行业的需求来推进和解决一些事情。首先是生产端压塘的问题,因为流通受阻,看看从产销对接方面有哪些事可以着手。
当时,传统的批发市场作为水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已经中断,另外,大部分水产品在餐饮行业消费,餐饮业暂停营业或关闭,对水产行业的影响可想而知。传统的、线下的流通渠道“走不通”,我们就想着,要不探讨探讨线上的产销对接。
于是,我们开通、运营了“全国水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同时积极与新零售、电商平台、传统商超、加工企业等沟通,做好线上线下对接,将产销对接落到实处。目前,“平台”已有5000余商家入驻,促成线上线下交易超过1万吨。
当然,线上新开拓的渠道也不能一劳永逸,但肯定能够应急。大家都不好过,面对这一形势,我们动员企业,鼓励企业在本地区能自主销售水产品尽量自主销售,在全国物流受阻、效率下降的情况下,优先本地区保障供给,对于大量压塘的水产品,考虑运送至大型加工厂进行加工收储,以及向主管部门反映,从国家政策方面缓解企业的部分压力,包括资金、贷款、补贴等等。
作为一个应急的产销对接平台,需要赶紧把信息有效地收集、汇总起来,但平台只是传递有效信息,如果想要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需要解决,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物流、配送,这是最关键的环节(编者注:截至3月下旬,湖北省内仍有部分水产品无法运至省外)。
此外,我们还联合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成立了加工监测工作组,选择一些重点水产品加工企业的监测数据作为样本,完成水产品加工业复产复工动态报告、国际贸易报告等二十余期,为主管部门掌握情况出台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在我们协会的号召下,会员单位科学复工复产,积极解决压塘难题。广东恒兴集团自2月下旬起响应复工复产号召,全力组织收鱼,大量收储压塘鱼,并创新研发松鼠鲷鱼产品,截止目前共收购黑鱼近2000吨,罗非鱼800吨,虾500吨,切实解决了当地养殖户的难题。
作为出口型加工企业的百洋集团,尽管自身也面临着一些市场难题,还是主动发挥作为国家产业化龙头企业表率力,全面复工复产,承诺兜底收购广西卖难罗非鱼;安徽富煌三珍食品集团作为全国鲶鱼加工的龙头企业,也在加大收购力度,目前已收购斑点叉尾鮰近500吨,为稳定全国鲶鱼产业链条发挥积极作用。
疫情爆发初期,全网呼吁禁食野味,野捕水产品也因此受牵连。那几天,我们接到许多电话,进行沟通、协调、解决。水产品中的品种野生动物最多,例如:常见的带鱼、鱿鱼,小黄鱼、金枪鱼、鳕鱼、阿根廷红虾等等。但迄今为止,没有发现水产品与新型冠状病毒有任何直接联系,所以,排除水产品进入“禁食野味”名单成为当务之急,不然会出现国际笑话。
未来50年、甚至未来100年,水产品都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动物蛋白来源,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0%,但人类对海洋的认知和开发远远不够。我们平时吃的鱿鱼几乎100%是野生的,海洋里还有更多人类没有开发利用的种类,美国的阿拉斯加也好,冰岛渔业也好,好多国家都是以野生水产品产业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我们不能在禁食野味中,对野生水产品的政策上出现偏差。
出口、进口双降已成定局,下降幅度取决于下半年整体形势
海鲜指南:此次疫情对我国水产品,包括本土与进口水产品的流通与消费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您了解的具体情况怎样?有哪些方面?
崔和: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行业的流通主渠道、消费主市场都不能正常营业,影响有多严重可想而知,加工企业可以正常开工,但关键问题是冷链物流怎么办、配送怎么办。超市虽说开着,但家庭消费也是买一些紧急的、必需的生活物品,外面餐饮是不能聚餐的。
疫情期间,就算终端消费稳定,但并不是所有企业的营业额都得到了提升,能够营业的企业抓住了这个机遇,营业额会大幅提升,也有好多企业因员工返岗、隔离事宜不能营业。
电商平台可能在疫情期间销售比较火,尤其是能够解决到家业务配送的企业,可以把货送到小区,在小区门口集中分发、派送。但有好多平台不具备这个条件,因此,解决终端消费的电商企业实际是有限定条件的,也就是说,线上平台营业额翻了5倍,或者比往年相比翻了5倍,不是所有做水产品电商都这样的。有的企业根本开不了工,员工不到位,怎么理货、装箱?
出口大幅下滑已成定局,进口下滑也在意料之中,两个趋势大概是确定的。春节后,加工出口企业开工率比较低,复产率比较低,全部低于往年。春节是中国的高消费期,春节前,大家都在备货,我们原来进口的冷冻水产品不可能没有库存,库存的消化需要时间。
这次疫情期间,中国的水产品都大量压塘,活鱼压塘、加工品压库,整体供应链都亟须优化;我们看到有一些地方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尽快恢复生产,这已经很明显了,几个因素一叠加,进口的生意能好做吗?所以进口下降在意料之中,但下降幅度是多少,取决于下半年整体形势如何,当然不排除个别小类品种进口上升的可能。
疫情影响了全球主要的经济体,全世界水产品购买力最强的是中国、美国、欧盟、日本,这几大经济体都受到了冲击,全球石油价格也下跌,能源牵涉到方方面面,就连我们出海的渔船主要支出的成本就是柴油。这是全球大环境的问题,现在就是看各国恢复之后,中国、美国、欧盟这几大经济体的举措,恢复到什么程度,现在说什么都为时过早。
产业当务之急是尽快恢复常态,企业必须去适应市场变化做相应转型
海鲜指南:现在都在聊疫情过后报复性消费的问题,就水产品这一块而言,您觉得会有报复性消费吗?或者,报复性消费会把往日失去的消费能拉回来多少?
崔和:什么叫报复性消费?我认为不存在,原来一到三月份吃了20只龙虾,报复性消费能一顿就把20只吃完吗?不存在报复性消费,恢复常态就好。产业当务之急是需要尽快恢复常态,如果连常态都恢复不了,还谈什么报复性消费。
海鲜指南:就当前形势,您对行业或者说对企业有什么建议?
崔和: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企业需要对市场变化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特殊时期,形势在不断发生变化,消费形势也在变,人们的行为都在变化,这是毫无疑问会影响各个方面。
对于这一系列的变化,企业必须去适应市场变化,市场不可能适应企业。另外,企业还得了解掌握国家各种政策,不管是生产型政策、消费型政策,包括交通、冷链、物流各个方面。
除此以外,企业需要考虑转型。首先应支持水产品加工业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这次疫情从复工复产情况看,能够较早较好复工复产的企业都是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疫情过后,建议强化对水产加工企业整体产业自动化和智能化装备水平提升的财政和资金支持,助力产业升级。
其次,要重视加工业拉动产业的作用,出台水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在此次疫情中,加工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流通、消费市场的不畅,大量水产品无法及时销售,压塘问题已经影响到全年的生产计划,加工厂复工后,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克服自身困难,大量收购压塘鱼,对于盘活整个渔业生产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但目前仅有个别省份出台了水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对解决压塘问题效果明显,但单纯依靠企业实力难以维系,极易出现资金链的断裂。建议尽快出台全国性收储政策,帮助产业度过难关。疫情结束后,再不断完善逐步细化实施方案。
再次,要鼓励企业走出去,合理布局产能,培育跨国公司。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看,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着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劳动力密集型初级加工转移趋势难以逆转。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企业把握“一带一路”机遇,合理布局产能,将企业“总部”留在国内,加强研发投入、提升科学管理和品牌运营能力,加强对外投资,将生产转移到成本更具竞争力的国家和地区,分散风险,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跨国公司。
最后,要更加重视国内市场的培育和规范。中国现在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出口国,还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进口国和消费国。当前水产品出口受阻的形势难以避免,如何做好内销市场成为当务之急。
要加快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建立中国消费者信赖的标准和认证,让国内消费者放心大胆的购买本国产品,释放消费潜能,完全可以对冲出口的下降;同时要做好科普宣传,引导消费者合理膳食结构调整,这不仅可以激发产业新的发展潜能,更能配合国家全民健康计划,助力国民身体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