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濒危滇池土著鱼种人工繁殖成功
3500尾滇池银白鱼回家
20世纪50年代时,滇池曾盛产一种美味的白色小鱼——银白鱼。但曾几何时,这种小鱼竟成为濒危物种。经过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市水产所)专家们4年的攻关,银白鱼人工繁殖取得了成功。昨日,3500尾通过人工繁殖的银白鱼鱼苗在滇池外海成功放流。
据了解,银白鱼隶属鲤科、鲌亚科、白鱼属,是云南滇池特有的土著鱼种。20世纪50年代曾是滇池主要经济鱼类。20世纪80年代,随着昆明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大规模围湖造田,滇池水生环境遭到破坏,水质逐渐恶化,加之外来物种引入、过度捕捞等因素,滇池银白鱼的生存繁殖受到严重危害,种群几近消失,已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中国红色名录》《IUCN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等级,是云南省保护动物。2013年时,市水产所专家首次发现滇池中仍有银白鱼个体存在,经过4年的跟踪调查,基本摸清了银白鱼的产卵时间及产卵场。2016年,市水产所牵头组建了“昆明市滇池土著鱼保护研究科技创新团队”,针对银白鱼开展保护性研究工作,系统地研究了银白鱼的生物学习性、人工繁殖技术和苗种培育技术。
2017年3月,在征得市滇池管理局渔业行政执法处的同意及支持配合下,市水产所从滇池收集到了13尾银白鱼亲本。利用收集到的滇池银白鱼亲本开展人工驯养和人工繁殖工作,当年繁育出了近3万尾水花鱼苗。经驯化培育,现在已具备2500尾、约150公斤的后备亲本。
昨日投放的银白鱼鱼苗有两种规格,大的体长约12厘米至15厘米,小的体长3厘米至7厘米。和以往放流鱼苗不同的是,此次正式放流前市滇池管理局渔业行政执法处和市水产所工作人员先将装有鱼苗的充氧袋放入滇池水中浸泡了约20分钟。这是为了让银白鱼鱼苗更好地适应滇池水温,减少应激反应,保证放流鱼苗的成活率。
据介绍,滇池土著鱼是滇池水体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滇池银白鱼回归滇池的意义,不仅在于吃了多少丝状藻,更大的意义在于土著鱼种的“归位”,能够促进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达到滇池生态的平衡和稳定。在历年的滇池土著鱼增殖放流活动中,已经投放滇池高背鲫、滇池金线鲃、云南光唇鱼3种土著鱼种。此次放流滇池银白鱼,让向滇池放流的滇池土著鱼达到4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