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投正规信誉(中国)官方网站-Weixin百科

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内发展动态
大做加减法 江苏渔业正能量大增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6-26 15:14    字体大小:【大】【中】【小】

近年来,江苏省大力推进渔业生态健康养殖,通过稳步压减近海岸、湖泊、水库、河沟和易污染区水产养殖,逐步增加稻渔综合种养和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统筹做好“加法”和“减法”,各地涌现出一批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典型。

江苏是我国唯一拥有大江大河大海的省份。2017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110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520万吨,渔业产值1740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3260亿元。

池塘生态养殖大振虾蟹经济

在常州市金坛区儒林镇柚山区养殖户李正春看来,养蟹最重要的就是水要好,“上半年水养草,下半年草养水”。

江苏是虾蟹经济,养虾养蟹要种植大量水草,根据监测结果显示,虾蟹塘里的水质常年保持在III类以上,一片塘口就相当于一个小型湿地,有显著的碳汇生态功能。近年来,通过转方式、调结构,金坛区以虾蟹为主的生态养殖面积达13万亩,占水产养殖面积的90%,同时实现了渔业生产和环境修复两个目标。据统计,金坛区农民收入的1/3来自养虾养蟹,打破了“无工不富”的传统定式。

按照“设施化、良种化、信息化、生态化”的发展要求,常州市金坛区大力促进渔农民增收示范区和渔业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标准化池塘改造,积极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环保节能、增产增效新设备,每年改造标准化池塘1万亩、安装微孔管道增氧设施1000台(套)以上,标准化池塘面积达85%以上,渔业综合机械化水平90%以上。同时,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高标准建成了河蟹、青虾和常规鱼物联网系统,渔业主导品种实现物联网信息化服务全覆盖。全面推行健康养殖、生态养殖等节约型、环保型模式,使渔业水域水质监测达标率和设施渔业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率均达100%。

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池塘生产方式,该模式将人工湿地作为净水核心与养殖池塘合理配比,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生态养殖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养殖废水的排放问题。由生态养殖区、湿地净化区、生态沟渠、尾水汇集区、净水汇集区、动力设备等组成的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模式,虾蟹类湿地净化区占比60%—80%。

在不断的探索中,金坛打造了池塘虾蟹“155”模式,在微孔管道增氧条件下,依据青虾、塘鳢与河蟹互利共生的原理,在蟹池中合理放养青虾、塘鳢,采取种植复合型水草、投放大规格自繁蟹种、科学投喂饵料和生态防病等措施,实现亩产优质河蟹100公斤、青虾和塘鳢50公斤,亩效益5000元以上。据长荡湖万叶金蟹合作社社长冯东波介绍,合作社现有社员200余人,虾蟹每年平均亩利润可达5200元。

拆除太湖网围补偿安置先行

近年来,江苏省大力开展湖泊网围养殖综合整治,全省十大湖泊网围养殖面积由2008年的140万亩压缩到目前的80万亩,对保留的围网全部实行生态化养殖,小区化管理。

据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吴林坤介绍,太湖围网养殖始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至本世纪初达到顶峰。2007年蓝藻爆发后,按照“铁腕治污、科学治太”的要求,实施了太湖围网综合整治,将太湖围网养殖面积从20.43万亩的峰值(养殖户4067户)一次性压缩至4.5万亩并实施了小区化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太湖大闸蟹成为围网养殖的主要品种。目前,太湖共有围网养殖面积44981亩,2887个持证养殖户。近年来,太湖围网养殖年产量保持在2700吨左右,年产值近4亿元。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对太湖水污染防治的重大决策,4月13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和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发布了关于《关于太湖围网拆除的通告》,决定拆除太湖苏州市行政区域内水域围网,收回养殖使用权。将于2019年6月底前全面拆除4.5万亩太湖围网养殖。

据悉,5月23日出台的《关于太湖围网拆除补偿方案的公告》,明确了此次太湖围网拆除工作涉及对象、补偿政策和工作实施步骤。太湖围网拆除的补偿和保障分为两部分:一是补偿费,包括国有水域占用补偿费,提前终止养殖补偿费和设施设备补偿费。二是转产专业补贴、劳动技能培训和纳入社保体系。据测算,一户养殖面积为15亩的养殖户至少将得到47.43万元的经济补偿。对配合拆除的养殖户实行奖励政策,按时签约奖励750元/亩,按时移交设施奖励750元/亩。

拆除太湖围网后,江苏省将进一步做好生态修复工作,积极开展太湖沿岸池塘标准化改造,实现保护太湖大闸蟹品牌和太湖水环境的目标,加大放流力度,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资本大投入大建工业化生态池塘

一个110平方米2.5米深的水槽,可以投放6万尾鲫鱼苗,是普通养殖的50倍;每立方水体产量超过100公斤,是传统养殖的4—5倍。这就是江苏省围绕“生态+效益”目标,构建高密度、零污染、低用药的全循环式现代渔业养殖系统——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模式,该养殖模式起到了生态、高产、高效和节能减排的综合效果。据悉,江苏省已将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推广到46个重点县市区,累计建成设施水槽20.1万平方米。

据盐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高级工程师陈荣国介绍,建湖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项目由盐城正荣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和上海正源创辉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规划面积10000亩,一期已建成面积5000亩,其中,循环水生态养殖区1000亩、生态大闸蟹养殖区1000亩、虾稻综合种养区3000亩。目前,千亩循环水生态养殖区的108个水槽已全部建成使用,是全国最大的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基地。在养殖过程中,用药量减少80%以上;配套建设污物和残饵手机系统,70%的鱼类代谢物和残剩饵料通过回收发酵处理变成肥料,并通过外塘套养滤食性鱼类、栽植水生植物精华水质,养殖用水实现零排放。在已建成的养殖区内,养殖池塘里的水除了正常蓄水外,3年内都未排放。相比传统池塘养殖的斑点叉尾鮰,目前,水槽养殖的斑点叉尾鮰的塘边价可达9元/斤。

在盐城国能新能源渔光互补“池塘工业化养殖”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已建成养殖水槽50个,而利用光伏发电区的700亩水面将作为循环水池塘。

据了解,盐城国能新能源生态农业园区在整体规划上,设置了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区、生态荷藕观赏区(藕虾共养区)、渔菜共生区、渔光互补工业化池塘养殖区、诺亚一号大闸蟹养殖区、虾稻共养6大区。遮阳率基本对循环水池塘产生不了太大的影响,上午6时—9时遮阳率为40%,下午15时—18时仅20%。

财政扶持虾稻共作农民成了大羸家

近年来,江苏各地依托水产、水稻两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与水产品的品质,促进了渔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粮渔共赢”。2016年,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联合江苏省农委召开全省稻渔综合种养现场观摩会,大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发展,今年,又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工作的通知》,两年共安排省级财政资金3000万元进行专项扶持,稻渔综合种养试点县已扩大到20个,全省总面积达到30万亩。并建立了“稻虾轮作”、“稻鳅共作”、“稻鱼套养”等几个成熟的模式,一批3000亩、5000亩以上规模连片示范基地相继建成。

对团级干部转业的蔡海林来说,正是看到了渔业发展商机,在家乡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承包土地2273亩,成立老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稻虾共作、荷虾共作的基础上,分步开发农业生产、文化创意、民宿、红色基地、菌菇栽培五个板块。目前,每天可收1300斤小龙虾,每天收入达2万元,小龙虾可供应到8月。

而对于60多岁的黄花塘镇的村民段红祥来说,把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除了每年固定的流转资金,他现在被盱眙祥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雇佣,每天凌晨1点半开始下塘收虾,6点半会有人统一到塘边收。年工资可达3万元。

截至目前,盱眙县虾稻共生总面积达33.9万亩,重点建设环洪泽湖大道虾稻共生10万亩示范园。全县从事虾稻共生种养户达到2623户,可提供劳动就业机会近4000个,同时为全县10000多名农民找到了创业致富之路,农民增加相关收入超过4亿元。

稻田与小龙虾共作平均亩产优质稻米400-500公斤,小龙虾50-100公斤,亩均效益达到4000-6000元,是单纯种植稻麦效益的4-6倍。部分企业和生产者通过品牌运作,效益更加可观,生产出来的有机小龙虾经过加工包装之后,每公斤卖到150多元。

(来源:中国渔业报)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十大网投正规信誉(中国)官方网站-Weixin百科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