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耐盐、耐碱、抗病、优质、高产等多种基因进行聚合,选育出新型耐盐碱水稻,这些耐盐碱水稻可以广泛地种植于沿海滩涂、内陆盐碱地和咸水湖周边。
据测算,海水稻如果扩大到1亿亩,按最低产量亩产300公斤计算,每年可增产300亿公斤,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口,相当于一个湖南省的年粮食总产量。
经过前期调研,我国15亿亩盐碱地当中,大约有2到3亿亩具备改良成农田的潜力。“通过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与试种海水稻,同时探索基于农业4.0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帮助农业生产者提高农产品的安全与品质,实现农业产值和土地利用效能的提升。”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国栋说,5月28日全国五大基地将启动插秧仪式暨“中华拓荒人”活动,届时五大盐碱地稻作改良实验基地将展示同步插秧盛景,位于阿联酋·迪拜实验基地的海外项目,也将迎来测产验收,最高亩产有望超300公斤。
张国栋表示,海水稻与海洋有不解的渊源。海水稻选育成功后将用于中国3500万亩的沿海滩涂及内陆盐碱地,通过种植海水稻,沿海贫瘠的滩涂、盐碱地将得到改良,增加耕地的同时也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未来,海水稻将为完善沿海经济“产学研”链条,构建复合型都市农业贡献一份海洋科技的成绩单。
(来源:中国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