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去除鱼内脏成本高,企业几度“呼唤”设备
在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企业对设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急迫。据了解,淡水鱼加工行业的前处理设备中,除了现有的去鳞机和采肉机,去除鱼内脏的前处理设备在国内几乎空白。十大网投正规信誉官网高级工程师陈庆余说,国内确实没有专业生产淡水鱼去内脏设备的厂家,即使有,也是水产品加工企业自制的,更多的还是手工处理。对此,洪湖市井力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勤斌也深有体会。他说,淡水鱼加工行业目前用的去鳞机大都还是他们公司自制研发的设备,或者用的是他们的原理。“我们也一直在做加工机械方面的研究,国内目前没有那样的设备,而国外的设备价格又很高。”业内普遍认为,行业劳动力成本提高,自动化程度却不高,是淡水鱼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产业规模有限制约相关装备业发展
面对企业的急迫需求,设备市场的空白却无人来填,甚至要生产企业自己摸索研发。究竟原因何在?胡勤斌直言:“国内设备企业,谁都不愿意去研发。”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夏文水认为,产业没有形成规模,设备就无从谈起。“在淡水鱼行业,一家两家企业规模不是很大,设备企业做了也不赚钱。产业规模上去了,设备自然而然就会慢慢研发出来。”夏文水分析说,“淡水鱼加工厂家多的话,就会把市场规模做起来。不然的话,就算设备厂家看到,他们认为代价很大,也不愿意去做。”淡水鱼品种差异比较大。而且对于淡水鱼加工来说,以前人工成本比较低,所以就人工处理。而现在人工成本高涨了,加工设备的研发一时还没有跟上。
淡水鱼规模化发展需要政策引导
加工、深加工是淡水鱼行业做大、做强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事实上,国内淡水鱼加工比例还很低。设备的缺失不仅难以抑制和弥补人工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也使得企业在深加工方面存在难题。企业普遍认为,首先要有设备,否则加工难以发展。他们认为,企业有了设备,才能加快发展,才能规模化发展。而上述诸多业内人士的分析,说明行业未形成规模的前提下,设备难以发展。如此,行业看似走入了一个“规模”和“设备”双手互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圈。
除了淡水鱼糜的制造,企业多是买鲜活的鱼存放在冷库里,主要是鲜销、冷冻或者初级粗加工。每年的11月到12月,淡水鱼上市高峰期到来时,加工企业都很头疼。江西浩博水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贾广涛说:整个淡水鱼行业的上游设备都比较缺,淡水鱼加工技术的实际应用也很落后。与之相比,海水鱼加工设备相对成熟得多。在整个产业没有形成大的规模的前提下,还是需要国家在政策、资金上支持、引导,才能更有助于淡水鱼行业的规模化发展。
华中农业大学的熊善柏教授一直致力于淡水鱼加工研究,他认为淡水鱼加工企业还是比较分散,这使得产业本身的集聚能力十分有限。除了政府支持,还是靠企业自身去运作。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运营能力和经营能力,进行逐步发展。他说,每个企业的情况都不一样,企业运营能力和发展程度也不一样。企业一定要有适合自己的定位,不能一味地谈规模和设备,贪大求全。熊善柏认为,有了准确的市场定位,产品定位也就有了,企业就能赚钱,就能发展壮大。
(来源:中国食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