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海洋蕴藏着无尽的宝藏,但海洋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功能——全球气候变暖的缓冲器。我国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国,节能减排压力巨大。如何把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二氧化碳吸收和储藏(即碳汇)在广袤的大海里,为我国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探索有效途径,这正是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焦念志在此次提交的议案中着重关注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保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公众对于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氧化碳已经不再陌生,而学术界也一直在开展有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研究。在海洋经济和海洋环保领域中,二氧化碳的问题也受到高度关注。在我国工业碳排放难降的今天,如何增强海洋系统的碳汇能力,对于调节气候变化、缓解环境危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焦念志认为,碳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现有的理论和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论证。根据多年的研究,焦念志提出了海洋微型生物碳泵的理论。他解释说,海洋微型生物分解海洋动植物遗骸及其他物质,在此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经研究发现,海洋微型生物在以这些物质为食的过程中,会将其中的碳元素转化为惰性的可溶解的有机碳,这些有机碳在海水中存留的时间可长达上千年。我国管辖海域广阔,海洋微型生物数量巨大,可以说碳汇潜力巨大,是今后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的重要途径。
焦念志表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国际上关于碳排放问题的争论升级,当前我国亟须推进与之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为此,他在今年提交的议案中提出,要建立海洋碳汇研发基地、科普基地和国际交流平台。他说,碳汇研究是非常复杂的科学工作,需要建立海洋碳汇研发基地,由各方面专家深入研究,长期监测,形成合力,共同破解科研难题。同时,环保事业必须有公众的理解和参与,因此要加强科普基地建设。
焦念志还表示,目前国际上关于海洋碳汇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还是一片空白,中国是全球碳排放大国,应牵头主导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这既涉及到经济利益,也关乎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同时,低碳排放的补偿机制以及碳交易模式等也要尽早完善,从而调动企业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性,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来源:中国海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