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9日)上午10时,位于葛洲坝下的中华鲟产卵场,江面一片宁静。在两个月的中华鲟繁殖期里,科研人员动用了水上水下全方位监测,却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今年野生中华鲟仍未监测到自然繁殖活动。
上周,长江水产研究所、中科院水生所、中华鲟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带着深深的失望,离开这里,结束了对中华鲟的自然繁殖监测。
由于2013年首次没有监测到野生中华鲟自然繁殖活动发生,今年,长江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动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声呐探测仪、水下高清视频、采卵网打捞江底受精卵和解剖食卵鱼,但仍然没有监测到中华鲟自然繁殖活动。连续两年未监测到中华鲟自然繁殖,无疑意味着在地球上生活了1.4亿年的古老生物、“水中国宝”中华鲟正遭遇严峻的种群危机。
据悉,下一步,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华鲟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将会沿长江中下游1600多公里江岸,走访渔民,寻找可能繁殖的中华鲟幼鱼。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