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养殖简称ECO,ECO是Eco-breeding的缩写,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合理利用多种资源,以取得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养殖模式。
目前,浙江青田鱼稻共养、山东淄博“上兰下鱼”、湖北“香稻嘉鱼”等生态模式在当地都取得很好的效益,值得借鉴和推广。
渔业生态养殖大有可为
生态养殖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具体是指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使不同生物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
生态养殖的缘起
相对于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方式来说,生态养殖能让畜禽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按照自身原有的生长发育规律自然地生长,而不是人为制造生长环境和用促生长剂让其违反自身原有的生长发育规律快速生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口感均较差的畜禽和水产品已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而农村一家一户少量饲养的散养生态畜禽因其产量低、数量少也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而现代生态养殖应运而生。
生态养殖园区为何火爆
生态养殖园区生态养殖是目前在我国农村大力提倡的一种生产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因地制宜地将不同种的动物群体以饲料为纽带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循环链,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专家支招渔业生态养殖
上海海洋大学王武教授曾提出“净水渔业、生态渔业”的观点,设想来自水生态系统修复中的“下行控制”理念,即通过调控生态系统中较高级营养阶层的种群结构,对低营养阶层产生影响,达到维护、修复水生态系统的目的。以此为前提和目的,根据各个不同的养殖环境,设计整套的养殖模式。“净水渔业追求的是,同时实现渔业生产和环境修复两个目标,这样既满足了水产品供给,又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渔业也得以可持续发展。”王武以大水面养殖水体为例介绍,不放养草食性鱼类(草鱼、团头鲂等),增放养滤食性鱼类(鲢、鳙等),食碎屑性鱼类(细鳞鲴、鲫鱼等)小型肉食性鱼类(塘鳢鱼、黄颡鱼等)、增殖青虾、河蟹、螺蛳等底栖类动物,以净化水质,保持水产养殖业。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中国渔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