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转变海洋渔业发展方式,加快海洋牧场建设”,创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安全”的现代海洋牧场。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将海洋牧场建设作为一种新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促进海洋渔业生产方式变革。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巡视员陈来钊介绍说,海洋牧场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渔业工程。目前辽宁省主要通过底播增殖、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等三种途径来逐步形成辽宁海洋牧场。
一、浅海底播增殖。2014年,辽宁省浅海底播增殖面积已达到1047万亩,全年累计投放海参、鲍鱼、虾夷扇贝、魁蚶、毛蚶、杂色蛤、中国蛤蜊等底播品种2000亿粒(头)以上。底播产量达129万吨,产值近90亿元。
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2014年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在黄渤海沿岸增殖放流各种游动性品种59.766亿个单位,投入财政资金9810万元。放流的品种主要有中国对虾、车虾、海蟹、鱼类、贝类、沙蚕六大类。经济品种年回捕产量1万吨以上,投入产出比1:10以上,取得了渔业增产,渔民增收的良好效果。
三、建设人工鱼礁示范区。2008-2014年,辽宁省累计争取国家、省资金9600余万元,共建设环境友好型人工鱼礁示范区25处,礁区面积6.6万亩,礁体规模103万空立方米。该类礁区的建成,对于探索不同类型鱼礁功能和效应、增殖不同资源品种的效果、充分发挥礁区的示范作用、加快辽宁海洋牧场建设步伐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负责人还表示,辽宁省计划组织在黄渤海沿岸增殖放流各种游动性品种50亿个单位以上,并在大连、丹东、葫芦岛新建人工鱼礁示范区3处,新增礁区面积5000亩、礁体规模10万空立方米,加快现代海洋牧场建设。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