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浙江省开展“一打三整治”活动以来,共取缔涉渔“三无”船舶1.36万艘,基本实现了“三年任务一年完成”。这是近日召开的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工作实施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上传出的消息。
据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童加朝介绍,1957年东海的大黄鱼年产量有17万吨,如今只有0.28吨,有些种类的鱼现在在东海几乎看不到了。为了让东海不再“无鱼”,2014年浙江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将浙江渔场修复振兴作为近期要取得突破的重点工作。
自2014年5月28日以来,以取缔涉渔“三无”船舶为突破口的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工作强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今年5月31日,全省已取缔涉渔“三无”船舶1.36万艘,其中愿意主动上交政府处置的涉渔“三无”船舶数量占比88.7%。在已取缔船舶中,拆解1.12万艘,占取缔总数的82.50%,转为人工鱼礁、护鱼保洁、景观展览以及养殖、休闲等非捕捞用途的2375艘,占取缔总数的17.5%。通过一年时间,沿海30个有取缔任务的县(市、区)和开发区都已基本实现了“三年任务一年完成”。
作为浙江省转型升级组合拳之一,“一打三整治”工作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要解决长期矛盾,却非一日之功。下一步,浙江省将继续把“一打三整治”作为转型升级组合拳的重要一招,围绕“推动渔业渔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渔民过上美好生活”目标,坚持改革引领和法治保障“两手抓”,坚持生态保护和民生保障“两结合”,坚持依法治渔和以德治理“两促进”,以严的纪律、实的作风、硬的举措,扎实推进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工作。
(来源:中国海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