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上午,农业部授予威海市的“中国休闲渔业之都”授牌仪式及西港“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威海小石岛景区举行,威海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国休闲渔业之都”。
近几年,威海将休闲渔业产业发展作为促进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从规划、政策、项目、品牌等方面着手,推动休闲渔业持续健康发展。2014年全市休闲渔业产业收入近40亿元,占全市旅游业总收入的10%。
当休闲渔业遇上3000万游客
2014年,威海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每年接待3000万游客,是我们发展休闲渔业的‘定心丸’,只要有旅游市场作支撑,休闲渔业就有了源头活水。”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王焕孟说。
优厚的自然资源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优势,成为威海发展休闲渔业的坚实基础。威海海岸线长986公里,占全国的1/18,拥有40多处优良海湾、120多处渔港码头、185座大小岛屿、1.3万余艘渔船。2014年实现水产品产量240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920亿元,渔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渔业经济主要指标连续多年居全省、全国前列,是全国名副其实的海洋渔业大市。同时,威海是“中国钓具之都”、全国钓具及游钓配套件的主产地,年产量占全国的1/3,素有“世界钓具工厂”之称;游艇制造能力在国内崭露头角,西港游艇有限公司、中复西港船艇有限公司获评省级休闲海钓船研发与制造基地,数量占全省的一半。
威海是全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海洋生态环境是全国最好的地市之一。威海海域拥有生物资源779种,其中动物647种,植物132种,是黄海地区海洋初级生物生产力较高的海域,均高出全省海域平均生物保有量水平,属于适宜开展综合性游钓利用的滨海城市。
独特的胶东渔家文化,不断丰富着休闲渔业的文化内涵。海草房是威海独有的民居,也是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每年谷雨天气,是威海渔民祭海祈福的日子,谷雨节祭祀期间还会举办多种文艺活动和经贸洽谈活动,具备发展国际海洋旅游的基础保障。
“省字号”项目,威海占据半壁江山
天时地利人和,使得威海休闲渔业驶上了“快车道”。在省海洋与渔业厅确定的15处海钓基地创建单位中威海占6处,在已认定的5处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中威海占4处,在已认定的15处省级休闲海钓场中威海占到了11处,威海项目数量超过省里认定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西霞口休闲海钓基地是全省第一家通过省级休闲海钓钓场认定和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认定的海钓基地。
威海休闲渔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起点、高标准、规模化、景观化”的发展规划。根据威海制定出台的《休闲渔业产业项目发展规划》,从全市100处(海水项目85处、淡水项目15处)休闲渔业项目中,精挑细选了由规模化公司承建的50个项目,重点实施了休闲渔业“5个10”工程,即打造10处综合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0处海上游钓区、10处海上田园观光体验区、10处陆上池塘垂钓区、10处渔家乐功能服务区,突出了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与此同时,择优筛选了20处休闲渔业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对每个项目的建设单位、地点、内容、投资和进度等规划逐一进行了明确,加快打造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具有统一标识、各具特色的休闲渔业项目。目前已有16家项目公司注册成立了专业休闲旅游服务公司或俱乐部,实行专业化经营管理。
政策扶持,再添“一把火”
为了鼓励渔业企业转产转业,吸引社会资本投向休闲渔业,威海出台了一揽子奖励扶持政策,为休闲渔业发展再添“一把火”。
威海出台了《鼓励休闲渔业产业发展资金奖励办法》及验收办法,设立了专项资金扶持休闲渔业重点项目建设,对达标项目进行奖励;荣成市、环翠区印发了休闲渔业资金扶持政策及实施细则,对达到相关标准的项目给予不同额度奖励。海洋渔业局与旅游局紧密合作,在休闲渔业旅游推介等方面出谋划策,将20多个休闲渔业项目列入全市旅游新业态公益宣传计划。
为了保护游客人身安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威海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打消投资者们的顾虑。出台了《休闲渔业船舶管理暂行办法》,在加强休闲渔业船舶管理,保障休闲渔业船舶和人员安全方面提出了规范性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出台《沙滩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沙滩管护工作实施方案》,全市有三处海岸入选“齐鲁十大美丽海岸”;创新亲海保障机制,对滨海旅游休闲活动实行分类管理,将市区海域划定为禁止开放区域、限制开放区域和完全开放区域,对不同的区域设定了不同的亲海标准。
以休闲渔业全产业链建设为方向,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威海把制造、旅游和传统渔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转移与结合,完善相关配套产业,延长休闲渔业产业链条。目前威海正在积极组织成立休闲渔业产业协会,整合游艇生产制造业、游艇俱乐部、旅行社、渔具生产及渔具经营销售业等与休闲渔业相关产业,加强各相关产业的沟通与合作,实现产业联动、抱团捆绑式发展。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