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食药总局发布食品抽检结果,福建的鱼虾类成为水产品不合格的重灾区。厦门的情况如何?记者近日采访得知,厦门的水产品来自各地,今年也有6批次抽检不合格,抗生素和孔雀石绿被检出。养殖环节有抗生素,运输环节有麻醉剂,保存环节有甲醛,水产品真是环环有猫腻!(9月16日《海峡导报》)
鱼虾是抗生素养大的,运输环节使用了麻醉剂,保存环节使用了甲醛。这样的水产品当然会是有毒的。有人说,养殖户的良心坏了。有人说监管部门的责任心缺失了。这都是导致此类问题多发的主要原因。
但是,话又说过来。如果养殖环节不使用抗生素,或许我们就吃不上这么多的鱼虾了,鱼虾早就因为疾病而死亡。如果监管部门全力查处,我想很多养殖户也会因为不赚钱而另谋职业了。这样说,并非是笔者为养殖户的不道德开脱,为监管部门的不作为说情。而是,需要思考一个问题,离开了抗生素、麻醉剂、甲醛,我们还有没有替代产品,我们还能不能吃上丰富的水产品?
这个问题,无论是对于养殖户来说,还是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亦或是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但是,这都不是让我们吃有毒水产品的理由。当水产品中检测出呋喃类抗生素、孔雀石绿等药品得而时候,我们的健康就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尤其是抗生素,这是一种救命药,按照医药管理规定是不能随便使用的。在国外并非所有医生都有资格开具抗生素类的。而在我们国家,抗生素的滥用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试想,当这些抗生素残留被我们吃进肚子里的时候,伤害会是何其之大?
食药监总局明确指出,呋喃类药物进入动物体内,代谢产物在组织中存在较长时间,人体长期摄入后可能引起溶血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眼部损害和急性肝坏死,并有一定致癌性。这种尴尬的背后是养殖户道德缺失的问题,是监管部门执法缺位的问题。但是,这里面还有无奈的问题。
就现阶段而言,我们真还没有多好的此类药品的替代品。这暴露出的问题其实是科技创新滞后。国家每年都拿出大笔资金开展科学研究。问题是,一部分资金成为唐僧肉被人吃进了肥肥的肚子里,一部分资金被用在了不该研究的地方。去年,一家高校的女教授研究的科研课题是“高潮的几种形式”,另一家高校的男教授研究的课题是“自慰有多少种方式”。这些研究动用的都是国家几十万、几百万的科研资金。不是笔者迂腐到认为这类研究没有丝毫意义。而是说,科研资金更该用到急需的研究之上。
我们能动用这些资金研究这些哗众取宠的东西,为何不去研究百姓生活所需的东西?为什么就不去研究一点水产养殖的无毒、无害的养殖药物、运输药物、保鲜设备? “抗生素养大的鱼虾”源于科技创新滞后,古人能研究出四大发明名扬中外,我们就只能研究如何叫床?
(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