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投正规信誉(中国)官方网站-Weixin百科

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内发展动态
雷霁霖:给水产养殖注入工业化基因
作者:管理员    来源:十大网投正规信誉官网    发布日期:2015-12-22 00: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研究成果:致力于海水鱼类增养殖研究五十余年,倡导以工业化理念发展水产养殖,引领了海水鱼类养殖产业发展新潮流;率先从欧洲引进大菱鲆良种,突破了大菱鲆工厂化人工繁育和养成关键技术,创下了年总产量超5万吨、年总产值逾40亿元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被誉为“中国大菱鲆之父”

工作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雷霁霖院士平时喜欢用格言激励自己。这是20051214日接受采访时,他赠给大众日报读者的格言:

“攀登者智勇双全,探索者不畏艰险,创新者永操胜券,成功和胜利就在眼前。”

一条来自英国的大菱鲆,带起一个年总产值逾40亿元的大产业,并由此掀起了以海水鱼类为代表的中国海水养殖的第四次产业化浪潮。

1216,把它带到中国的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海水鱼类养殖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雷霁霖,因病在青岛逝世,享年80岁。

11年协商引进200尾鱼苗

“雷院士将大菱鲆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见到大菱鲆,就像老小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金显仕说,雷霁霖与海洋的缘分很深,对海水鱼类更是情有独钟,大菱鲆这个优良品种,成了他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倡导以工业化理念发展水产养殖,引领了海水鱼类养殖产业发展新潮流。他系统研究了20多种海水经济鱼类的增养殖理论和技术,其中近10种实现了产业化。”

市场上一般把大菱鲆叫多宝鱼,它原产于英国。为了这条来自英国的鱼,雷霁霖曾数次落泪。

“为改变北方沿海养鱼‘越冬难’和实现规模化生产更难的现状,就必须从品种上下功夫,寻找适应的鱼种。”1976,雷霁霖从文献上了解到英国人研究一种叫Turbot的鱼。“这种鱼很有特色,冬天耐低温,长得快,肉味好,是皇家的美食。据记载,在古希腊时期王室里头把它专门养起来,到了节庆之日或者招待贵宾时才拿出来吃。”雷霁霖曾说,“我想这种鱼肯定很好,是我追求的理想品种。”

经过1980年和1991年两次赴英考察学习,历经长达11年的协商周旋,终于在1992,雷霁霖引进了200尾大菱鲆鱼苗,他高兴地落了泪。

但是,有了鱼苗却没有养殖技术,转让技术的价钱为60万美元,雷霁霖决定自己研究。

以其它水产品成熟的工厂化养殖育种经验为基础,再加上两年多没日没夜地与鱼为伴,雷霁霖终于成功地把200尾鱼苗,培育成了12万尾。谁知,这时命运又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

1995,12万尾鱼苗已长到2厘米多了,正当成功在望之时,一天深夜,因夜班人员调节水温失误,苗池中水温过高,8万多鱼苗被煮死了。”雷霁霖伤心落泪,“所有的辛苦都付之东流……”

获誉“中国大菱鲆之父”

经过不断查找失败原因,更新设备,19997,雷霁霖终于攻克了养殖大菱鲆最难的控制水温和人工繁殖问题,他的“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养殖模式试验成功。

工厂化养殖大菱鲆,在我国沿海一带迅速发展了起来,创下了年总产量超5万吨、年总产值逾40亿元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雷霁霖被誉为“中国大菱鲆之父”。

2006,大菱鲆遭遇药物残留事件,很多地方要求禁止销售。雷霁霖走访安慰渔民,经常泣不成声。雷霁霖认为,药残事件是一场灾难,同样也是产业发展的新转机。只要建立起“优胜劣汰、大小有序、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推进工业化养鱼,就一定会让大菱鲆养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药残事件也警醒了养殖业户,他们对养殖质量要求更高,大菱鲆消费市场也从广州、上海等大城市扩展到全国,甚至在新疆、西藏也有了大量消费人群。

多年之后,大菱鲆被国内外同行称之为“良种引进的典范”和“新产业开发的样板”。

视野扩展到深远海

随着鲆鲽类养殖产业的稳健蓬勃发展,雷霁霖又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提出了我国海水鱼类大产业架构的思路。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他带领队伍建立起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形成了良种选育与繁殖技术、营养与饲料研发、疾病防控、加工与质量安全、养殖工程装备研发以及产业经济六大板块,为构筑“产业航母”继续奋斗。

在雷霁霖的心目中,现代渔业的核心内涵,基本可以解读为工业化养殖。“工业化养殖以品种为单元,集工程化、工厂化、设施化、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数字化和信息化于一体,也符合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循环经济’的大政方针和产业发展目标,所以我认为这就是现代渔业的实际内涵。”

今年528,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举行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推进海洋科技发展专家恳谈会,受邀出席会议的雷霁霖,在会上对我国首个深远海养殖平台建言献策。他说:“当前中国内陆水资源养殖负荷增加,水产品市场缺口很大,未来15,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将增加50%,而中国的内陆养殖和近海养殖产量远不能满足,开发深远海养殖是中国市场需求的必然之选。”

以工业化理念为指导,构筑“养鱼工船”(可移动式养殖平台)”是雷霁霖多年的梦想。他说:“平台建成后,有望与捕捞渔船相结合,形成驰骋深远海和大洋、持续开展渔业生产的航母舰队。该平台的补给功能,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在深远海的存在,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

今年5,雷霁霖迎来80寿辰。他以“八十春秋穿梭过,愿为一粟播沧海”自勉,依然希望自己能够在有生之年,瞄准国家需求,继续关注我国海水鱼类增养殖产业的研究与发展。

(来源:大众日报)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十大网投正规信誉(中国)官方网站-Weixin百科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