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宁波6月22日电(郑黎 黄瑞鹏)日前在浙江省象山县举行的海洋新材料发布会上,与会专家呼吁,滴滴涕(DDT)船舶防污涂料是破坏海洋环境质量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罪魁祸首,鼓励生产和使用环境友好型的防污涂料替代品迫在眉睫。
据介绍,滴滴涕是《斯德哥尔摩公约》首批受控的12种化学品之一。我国在1983年禁止了滴滴涕在农业上的使用,但之后曾一度被用于船舶防污涂料生产,造成近海海域沉积物中滴滴涕浓度超标,对近海渔业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威胁。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赵宁研究员说,海洋污损生物也称海洋附着生物,严重时船舶底部每平方米会吸附80公斤污损生物,不仅增加船舶航行阻力和燃油消耗,还会加速金属腐蚀,危害管道系统,增加船舶进坞维修次数。我国每年因海洋腐蚀的损失在1000亿元,其中39%是生物污损造成的。为防止长期浸泡海水中的船舶免受附着物污染和海水腐蚀,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船壳涂覆防污涂料,给船舶穿上一层“防护外衣”。
“因为滴滴涕具有高效防污性能,而且价格低廉,防污期效适合中小渔船,因此,中小渔船的渔民成为含滴滴涕防污涂料的主要消费群体,由此带来的海洋环境质量和海洋生态系统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赵宁说。
据悉,为加快淘汰用于防污涂料的滴滴涕生产及使用,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共同开发了“中国用于防污漆的滴滴涕淘汰项目”。项目启动以来,直接和间接激励国内防污涂料企业生产和销售替代品达8000多吨。
此外,宁波海腾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化学所的科研项目“环境友好型防海生物附着涂层材料及应用示范”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目前已投产并通过国家环保部防污漆产品环境风险评估。第三方检测结果表明,该项目研发的石墨烯重防腐涂料的防腐性能远远高于普通防腐涂料,能明显降低船舶燃油消耗。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坚表示,虽然我国的防污涂料涂装技术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国内高端海洋涂料市场上依然鲜见国产品牌,渔民不肯用无毒环保防污涂料的症结在于成本,每公斤无毒环保防污涂料的售价为含滴滴涕涂料的2倍以上。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理事长刘玉兰表示,要提高我国无毒环保防污涂料的国产化率,首先要从技术与服务等方面入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让中国船舶尽早穿上无毒环保的“国产外套”。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