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党组成员、副巡视员陈来钊在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发布会上表示,辽宁将深入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六大转变,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渔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陈来钊解读了《辽宁省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根据《行动计划》,辽宁省将以渔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和渔民增收为目标,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渔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第一产业将压缩近海捕捞,巩固过洋性渔业,发展公海大洋性渔业,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集约化增养殖。第二产业将打造水产品加工升级版,提高海水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拉动一产健康发展,促进渔业提质增效。第三产业将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创建十大海钓基地,建设观赏鱼种业繁育基地,创建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抓好都市渔港建设,发展渔港经济。
《行动计划》提出,辽宁省将以增养殖业为主攻方向,以海参、鲍等18个优势特色种类为重点,明确一个品种一个发展路径,即培育一批苗种繁育基地,推广一系列实用健康养殖技术,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制定一套扶持措施,将每个优势特色种类都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渔业产业,全面提升渔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经过5年的努力,力争使水产养殖良种覆盖率达到70%以上,水产品加工率达到50%,水产品出口额实现倍增,渔民人均纯收入与全省GDP增长同步。
据悉,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渔业快速发展,近年来该省积极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养殖、捕捞、加工和市场流通产业体系。但目前全省渔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捕捞能力过剩;第一产业比重过大(占比57.2%),二三产业比重偏小(占比42.8%);渔业发展方式粗放,设施装备落后,水域污染严重,效益持续下滑,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以海参为代表的海水特色产业因市场疲软和北参南养的冲击而举步维艰。《行动计划》的出台与实施,将进一步加快全省现代渔业建设,实现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海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