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憩时,打开电视机看看电视剧,已经成为海南渔民们出海作业时的常态。从5月16日起,南海进入历时两个半月的伏季休渔期,两个多月来,一些在船上值守的渔民也常常用看电视打发时间。
与此同时,负责“南海渔船通”设备维护的技术人员陈英勇和同事们正在临高新盈镇的港口积极地走访各渔船,向船长们了解“渔船通”的使用情况,进行维修、维护工作。今年的休渔期,海南省多个市县都在加紧进行对“南海渔船通”的设备维护工作,对渔民在使用期间遇到的问题、困难进行摸底。
“南海渔船通”即南海渔船通广播电视工程,就是让渔民们在出海时的渔船上通过数字机顶盒等设备收看、收听电视和广播节目。在中宣部的大力支持下,海南省于2014年8月启动该工程,在全省长12米以上、功率大于44.1千瓦的渔船上安装船载卫星广播电视接收设备,至2015年底,该工程收官时,全省2617艘渔船安装了相关设备。如今,曾经在出海时只能“大眼瞪小眼”的渔民们通过“南海渔船通”,可收看58套电视节目、收听45套广播节目,这些节目为渔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渔民不再“与世隔绝”
磨出了毛边的扑克牌、数张流行歌曲光碟、几叠过期报纸,在没有“南海渔船通”之前,这几乎就是“琼海09809”渔船上20多名渔民们在出海作业时的全部娱乐消遣活动。
“以前我们忙完活聊聊天就睡了,不睡觉又能干什么呢?出一趟海感觉就是与世隔绝。”“琼海09809”渔船船长卢家跃说:“有了‘渔船通’之后,不仅能看到最新的电视节目,关键是我们还能及时知道最近又发生了啥大事。”
“南海渔船通”带来的各类节目不仅大大满足了渔民们的文化需求,让每一天都有了“新鲜感”,也及时向远在海上的渔民传达各项优惠政策、相关科普知识及技能、传播渔业动态等。
“现在我们随时都能看上电视,《新闻联播》和之后的《天气预报》是大家的必看节目。”潭门渔民潘正慧笑着说。
渔民们踊跃申请安装
在大风大浪的海上要流畅、清晰地看电视,既要求设备质量过硬,也要求维护服务跟得上。而设备的维护、维修正是“南海渔船通”工程的一大重点任务。
“除了天气影响,‘渔船通’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由于船自身发电系统造成的电压不稳,导致发电频率不精准,烧掉电源控制器。”陈英勇介绍说,由于出海时无法进行维修,所以每当渔船回到港内时,陈英勇就和同事们及时上船维修。
如今,“南海渔船通”带来的丰富文化生活和变化让渔民们可谓如获至宝。可最初,虽然是免费安装,但是让渔民愿意装“南海渔船通”却是工程推进过程中的最大难题。
“‘渔船通’是个新鲜事物,到底好不好、工程能不能长久、项目可不可靠,这些都是渔民们担心的。”海南省文体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汤德辉说。
随着先装上设备的一批渔船在出海后真正体会到了“南海渔船通”的便利,越来越多的渔民们主动、踊跃地申请安装。
一系列的便利,背后是各级政府强有力的支持。2014年,在中宣部的专项资金支持下,省财政配套部分资金,启动该工程。为了顺利实施这一项目,在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下,省文体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等单位经过投标企业“优中选优”、渔船“应装尽装”和设备安装“建设验收分离”等,从前期招标、中期安装到后期验收环节把紧关,让文化惠民切实“落”在蔚蓝大海上。
飘扬的五星红旗立在船头,旁边立着的就是“南海渔船通”设备的白色球型自动跟踪天线。漂泊海上,“南海渔船通”项目不仅丰富了渔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他们在茫茫大海上,第一时间听到党和国家的声音。
(来源:中国渔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