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辽宁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以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规模和效果兼顾的原则,统筹推进,稳步发展。截至7月12日,辽宁省在黄渤两海及辽河、鸭绿江流域共计投放增殖放流苗种111.89亿单位,超额完成全年计划增殖放流数量。目前完成的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褐牙鲆、红鳍东方鲀、大竹蛏、河蟹大眼幼体和池沼公鱼8个放流品种,全部超额完成计划放流任务。
2017年是辽宁省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之年,增殖放流作为渔业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有效手段,得到了辽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按照辽宁省《2017年全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实施方案》要求,今年上半年,辽宁省计划增殖放流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褐牙鲆、红鳍东方鲀和大竹蛏6个海水品种28.16亿单位(不含大连),截至7月12日,实际放流入海经检疫合格的增殖苗种28.68亿单位。计划增殖放流河蟹大眼幼体和池沼公鱼2个淡水品种共计49.5亿单位,截至7月12日,实际放流经检疫合格的增殖苗种50.13亿单位。
在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统一组织增殖项目基础上,丹东市、葫芦岛市、盘山县渔业主管部门积极筹措资金,进一步扩大中国对虾、褐牙鲆、河蟹大眼幼体等经济品种的增殖放流规模,共计增殖放流1.48亿单位。其中丹东市增殖放流褐牙鲆0.008亿尾;葫芦岛市增殖放流中国对虾0.55亿尾,盘山县增殖放流河蟹大眼幼体0.92亿只。
下半年,辽宁省还将陆续在辽河流域、鸭绿江流域以及大小凌河流域投放鲢鱼、鳙鱼、团头鲂、瓦氏雅罗鱼、细鳞鲑等品种,进一步推进渔业资源修复,改善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来源:中国海洋报)